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农村社区治理规则变迁研究
【6h】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农村社区治理规则变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及评述

1.农村社区变迁历程研究

2.农村社区治理规则研究

3.简单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概述

(一)农村社区治理规则

1.农村社区的内涵及类型

2.农村社区治理规则

3.农村社区治理与治理规则的关系

(二)治理规则类型、制定主体及功能:农村社区治理规则的分析维度

1.既有研究中农村社区治理规则的探讨

2.本项研究中对农村社区治理规则的分析维度

(三)理论基础:制度变迁理论

二、农村社区治理规则的类型变迁及特征

(一)改革开放前:国家建构型治理规则

1.主要类型表现:宪法基础上的法律法规及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2.主要特征:政治权威性、管理行政性

(二)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国家社会共生型治理规则

1.主要类型表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

2.主要特征:行政指导下的自治性与集体经济基础上的封闭性

(三)21世纪以来:多元主体协商共治型治理规则

1.主要类型表现:民主协商治理规则

2.主要特征:包容性、透明性

小结:“单一的国家法”向“多样化治理规则”过渡

三、农村社区治理规则的制定主体变迁及其特征

(一)改革开放前:治理规则由党领导下的国家主体制定

1.制定主体:党组织和国家政府

2.主要特征:高度集权性、行政性

(二)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治理规则由国家与村民自治组织合作制定

1.制定主体:国家、村委会、村民

2.主要特征:双向互动性

(三)21世纪以来:治理规则由多元主体合作制定

1.制定主体:政府、社区组织、社会组织、个人

2.主要特征:多元互动性

小结:从“国家制定为主”趋向“多元主体共同制定”

四、农村社区治理规则的功能变迁

(一)改革开放前:保障基层政权稳定

1.政治秩序:构筑国家政治认同

2.经济层面:保障经济集体所有、国家统一经营

3.管理服务:实现人民公社集中管理服务

(二)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重点拓展放权社会中的村民自我管理能力

1.政治层面: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发展

2.经济层面:扩展村民集体经济自主发展权

3.管理服务:增强村民自我管理服务权

(三)21世纪以来:重点保障党领导下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格局

1.政治层面:加强基层政治整合功能

2.经济层面:保障社区经济分类治理、多样化经营

3.管理服务:促进社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小结:从强化“基层政权稳定”向强化“合作共治”方向发展

五、农村社区治理规则变迁的制度变迁总结

(一)变迁模式:合作型制度变迁

(二)农村社区治理规则变迁的动因

1.国家层面:国家阶段性治理目标与决策

2.社会层面:农村社会环境变化

3.个人层面:理性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动机

(三)农村社区治理规则变迁的特征

1.规则制定主体:从国家制定到多元主体协商制定

2.规则生成机制:从国家建构到国家建构与乡村内部创制相结合

3.规则功能:从对人的束缚到对人的解放

(四)治理规则变迁内在机理:弹性与张力中的供需动态平衡

小结:走向“善治”的农村社区治理规则

六、探讨与反思:农村社区治理规则变迁的内在本质及新时代农村社区有效治理规则

(一)内在本质:对农村社区居民自由发展的解放或束缚

(二)新时代农村社区有效治理规则的基本要求

1.新时代农村社区有效治理亟需新的治理规则

2.新时代农村社区有效治理规则的新要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李艳营;

  •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学科 政治学;政治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增元;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P3R19;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