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金收支规模的影响——从养老金替代率角度分析
【6h】

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金收支规模的影响——从养老金替代率角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本文涉及到的理论基础

2.2 基本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第3章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现状及风险分析

3.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3.2 我国城镇人口变动及养老金收支状况

3.3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风险分析及收支测算意义和思路

第4章 养老金收支精算模型

4.1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我国城镇养老金收入模型

4.2 城镇养老金支出测算

4.3 我国养老金支出总额测算模型

第5章 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实证分析

5.1 延迟退休政策下养老金收入的实证分析

5.2 我国城镇养老金支出测算

5.3 我国城镇养老金收支余额预测

5.4 延迟退休年龄下我国养老金收支余额的预测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变得愈来愈严峻,养老金收支规模的失衡也在最近几年凸显的尤为显著。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缓解当前面临的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并于2014年10月始,也正式废除了养老金双轨制,但是养老金替代率并没有随着养老保险的改革而得到提升,反而逐渐降低,因此人们将视线转移到延迟退休上来,希望以此来缓解当前我国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通过构建寿险精算模型,对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养老金缴纳人数和养老金发放标准等种种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从而得到我国在正常情况下的养老金收支情况以及我国在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后我国的情况。  通过预测2016~2025年我国养老金收支状况,最终的结果显示,在正常的情况下,我国的养老金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支付压力,而在延迟退休政策下,不同替代率下的养老金收支状况都要好于不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情况。由此可知延迟退休政策在我国能得到实施是有据可依的,我国应该坚定不移并循序渐进地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落实。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与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包括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和养老金收支平衡理论,基本概念包括延迟退休,养老金替代率等,本文的文献综述分为两部分,国内文献综述与国外文献综述,分别从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影响与替代率对养老金收支影响两个角度进行文献总结。第三章是我国养老金的收支现状和风险分析,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总结,同时用数据讲述我国目前的养老金收支情况。第四章是本文的精算模型构建,本文通过构建养老金收入模型和养老金支出模型,为养老金的收支规模的进一步讨论奠定精算基础。第五章是本文的实证分析,对延迟退休退休年龄下我国的养老金收入和支出进行了测算,并对比了不同替代率下,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金收支带来的不同影响。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与建议,前部分总结了第五章的实证结果,后半部分则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给出关于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相关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