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软组织复合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6h】

骨-软组织复合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2.2病例纳入标准:

2.3排除标准:

2.4 方法

2.5术后处理

2.6 临床疗效指标

3 结果

4讨论

4.1 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治疗

4.2 骨-软组织复合搬移的技术

4.3理论基础

4.4技术难点

4.5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4.6骨-软组织复合搬移技术优势及缺点

4.7注意事项

4.8本研究先进性与不足之处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临床治疗进展

致谢

附录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骨-软组织复合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阜阳临床学院自2011年10月至2016年7月间采用骨-软组织复合搬移技术治疗的10例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共10例,均为接受骨-软组织复合搬移技术治疗的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病例,男7例,女3例;年龄25~59岁,平均38.2岁;左侧6例,右侧4例;致病原因:2例高能量损伤,8例胫骨局部慢性炎症术后;骨缺损长度5~15 cm,平均9.1cm;软组织缺损面积3~8cm*9~23cm,平均5cm*13cm。术后随访6~35月,平均22月。通过彻底清创、截除病骨清除局部坏死、感染灶,通过安装 Ilizarov外固定架,干骺端截骨,行骨-软组织复合搬移术重建胫骨骨与软组织缺损。随着骨的搬移软组织渐渐靠拢、闭合。复查 X线片示两骨缺损端对位后,根据骨愈合及截骨段矿化情况,对Ilizarov外固定架逐步简化,在胫骨达到愈合标准后,拆除外固定架。采用 Paley骨性及功能评价标准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统计优良率及并发症、踝、膝关节功能。
  结果:
  1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5月,平均22月。局部感染均得到控制,组织缺损得以修复、重建,未出现再次骨折,所有患肢膝、踝关节功能良好。2例出现钉道感染,1例经钉道清洁,口服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1例通过拔出感染钉道克氏针,更改固定轨道,行局部清创,感染得以控制;1例缺损端软组织阻挡,行松解术后解除阻挡,继续搬移,1例缺损端骨折不愈合,行骨不连手术治疗术后愈合良好。Paley骨性及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2例。
  结论:
  骨-软组织复合搬移技术在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治疗的有效方法,控制感染的同时,同步搬运骨与软组织,使软组织缺损与骨缺损得到同步治疗,具有易于操作、创伤小、适应症广等优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