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描述译学视角下的翻译家周建人研究——以《物种起源》为例
【6h】

描述译学视角下的翻译家周建人研究——以《物种起源》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Zhou Jianren's Life and Work

1.2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Origin of Species and Its Introduction into China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Relevant Literature

2.2 Significance and Aim

2.3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Chapter Three Zhou Jianren's Translation Views

3.1 Zhou Jianren's Translation Ideas

3.2 Zhou Jianren'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Chapter Four A Critique of Zhou Jianren's Single-handed Translation of The Origin Of Species

4.1 Motives of Translation

4.2 Translation of Proper Nouns

4.3 Colloquialisms

4.4 Literal Translation

4.5 Translator's Intervention

4.6 Reception of Zhou Jianren's Single-handed Translat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Appendices

Appendix I Translation Chronology

Appendix II Translation of Proper Nouns

Appendix III Translation Paratexts

展开▼

摘要

周建人是中国二十世纪著名的生物学家、政治家和翻译家,曾将生物进化论杰作《物种起源》译成国内首个白话文并出版。然而在大哥鲁迅及二哥周作人两位文坛巨匠的光芒遮蔽下,周建人却极少获得学术界关注。因此其翻译活动、翻译著作与翻译思想极具学术研究价值。  本课题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描述译学视角研究翻译家周建人及其白话文代表单译本《种的起源》。首先,周建人散见于翻译辅文本的翻译思想包括直译即意译、意义先于形式、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拿来主义造新词、约定俗成译专名等。其次,周建人是于战乱时期译成《种的起源》,未有大量权威专名词典可参考,并受到翻译界汉语欧化及忠于原文等主流思想的影响。因此就译文本身而言,《种的起源》单译本以直译为主,包含大量白话用语,但仍不乏文言措词、专名翻译欠佳及译者调和的痕迹。而从译文功能角度看,周建人1947年单译本的措词、短语及句法均被1954-1956年周建人、叶笃庄和方宗熙合译本保留与借鉴。由于合译本至今仍为中国读者广泛认同,可以推论1947年单译本在译入语文化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本课题在丰富《物种起源》翻译研究的同时,还可填补重要周建人翻译家研究的空白点,希望可为中国历史翻译家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