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新徽派建筑的类型学探析
【6h】

“新”新徽派建筑的类型学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论题的提出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徽派建筑研究

1.2.2 地区建筑研究

1.3 研究对象、方法与框架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2.1 建筑类型学

2.1.1 当代建筑类型学

2.1.2 原型与类型

2.1.3 类型学方法论

2.3 传统徽派建筑

2.3.1 传统徽派建筑概述

2.3.2 传统徽派建筑的重要整合与变异

第三章 “新”新徽派与新徽派

3.1.1 新徽派形成期

3.1.2 新徽派发展期

3.1.3 “新”特征觉醒期

3.1.4 本节小结

3.2 “新”新徵派建筑的提出

3.2.1 “新”新徽派建筑的理论依据

3.2.2 “新”新徽派建筑的定义

第四章 徽州地域建筑创作的类型获取

4.1 建筑类型的提取

4.2 组织性类型的提取

4.2.1 传统徽州建筑组织方式分析

4.2.2 村落平面类型

4.3 元素类型的提取

4.3.1 自然元素

4.3.2 思想哲学元素

4.3.3 文化艺术元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新徽派建筑类型

5.1 类型之——建筑原型同构

5.1.1 同构思想来源

5.1.2 传统徽派建筑的同构观解读

5.1.3 新徽派中的原型设计和同构设计

5.1.4 “新”新徽派中的同构

5.1.5 本节小结

5.2 类型之二——自然原型拟态

5.2.1 自然原型

5.2.2 新徽派中的自然原型

5.2.3 “新”新徽派中的自然原型

5.2.4 “新”新徽派建筑形态的解构

5.2.5 本节小结

5.3 类型之三——场所塑造

5.3.1 城市中的场所

5.3.2 新徽派建筑中的场景复制

5.3.3 “新”新徽派建筑中的场所设计

5.3.4 本节小结

5.4.1 新徽派中的园林

5.4.2 “新”新徽派中的园林重译

5.4.3 本节小结

5.5.1 符号思想

5.5.2 符号在新徽派中的应用

5.5.3 “新”新徽派中符号的应用

5.5.4 本节小结

5.6.1 乡土主义

5.6.2 新徽派中的乡土——徽风体验

5.6.3 “新”新徽派中的新乡土建筑——适宜性

5.6.4 本节小结

5.7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6.1 各章总结

6.2 研究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从改革开放、黄山旅游大规模开发以后,蓬勃的旅游业带动了徽州地区建筑业的发展,并且当地又有享誉国内外的传统徽派建筑;因此建筑师在创作时一直在思考对其继承与发展,并且在之后的三十年间发展形成了新徽派建筑风格。但是近10年间,随着新乡建、特色小镇建设火热,徽州地区的吸引力增强,更多的外来设计师在这里创作的许多作品呈现了出与以往新徽派建筑不同的“新”特征。
  本文正是以这些“新”特征为研究着力点,针对它提出“新”新徽派建筑的概念,并在论文之中对于新徽派和“新”新徽派做了详尽的对比分析,以支持提出的新概念。论文的研究以类型学为方法,从模式的建筑、组织性及元素三个类型方向寻找建筑创作的类型,涉及了徽州地区自然环境、思想哲学、材料技术、文化艺术、生活场景等个个方面。通过分析徽州地区的地域元素类型,结合实例总结从设计构思、自然关系、文脉传承、景观塑造、建筑符号语言、情感记忆六个角度分析“新”新徽派建筑的六个“新”新徽派建筑设计的类型:1.建筑原型同构;2.自然原型拟态;3.场所塑造;4.园林重译;5.符号沿革;6.乡土建筑。总结各类型特点,并与新徽派对比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