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6h】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序言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1.选题的目的

2.选题的理论意义

3.选题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3.建构主义理论

4.社会学习理论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观察访谈法

(五)研究创新点

1.立足新教材探究具体可行的对策

2.注重初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与生动化表达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道德与法治课程

2.爱国主义教育

3.初中生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1.促进学生爱国主义认知与行为有机统一的要求

2.加快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学环境的要求

(三)《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

2.有利于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资源

3.有利于增强初中课堂的道德教育效果

4.有利于推动学生理性认知的升华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及原因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适宜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氛围与校园环境

2.针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讲解不深入不透彻

3.在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本位缺失

4.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偏重结果与成效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因分析

1.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缺少社会合力

2.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3.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环节刻板固化

4.爱国主义教育反馈调节把控松懈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

1.情感性与思辨性的统一

2.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3.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统一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提高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能力

1.通过班级环境氛围提高教师的情景渲染能力

2.运用时事政策教学提高教师的理论阐释能力

3.借助校本课程提高教师的价值引领能力

(三)《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学生参与爱国主义课堂的效果

1.在理性认知中促进国家意志认同

2.在教学情境中内化爱国主义情感

3.在探究比较中外化爱国主义行为

(四)《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度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价值

1.采取多样教学形式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

2.建立保障机制帮助学生形成国家价值体系

3.协调多个组织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联合效应

四、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1.初中爱国主义教育提升课堂教学的时代性

2.初中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反思

1.进一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挖掘与筛选

2.进一步关心学生精神世界与价值体系的养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敬文;

  •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褚凤英;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H7G63;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