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豆娘(Ischnura heterosticta)幼虫对真泥鳅(Misgurnus anguilicaudatus)幼体的捕食效应及防控技术研究
【6h】

豆娘(Ischnura heterosticta)幼虫对真泥鳅(Misgurnus anguilicaudatus)幼体的捕食效应及防控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育概况

1.1 生物学特性

1.2 人工繁育概况

2 豆娘幼虫的生物学特性

3 捕食作用

3.1 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

3.2 捕食者的捕食对策

3.3 捕食反应

4 敌害生物对水产养殖苗种业的危害及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豆娘幼虫对真泥鳅幼体的捕食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豆娘幼虫对泥鳅幼体的功能反应

2.2 豆娘幼虫自身大小规格对泥鳅幼体的功能反应

2.3 豆娘幼虫种内相互干扰的功能反应

2.4 豆娘幼虫与泥鳅幼体相互干扰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高效氯氟氰菊酯、敌百虫对豆娘幼虫的杀除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豆娘幼虫的中毒反应

2.2 高效氯氟氰菊酯、敌百虫对豆娘幼虫的存活影响

2.3 高效氯氟氰菊酯、敌百虫对泥鳅幼体的毒性影响

3 讨论

3.1 高效氯氟氰菊酯、敌百虫对豆娘幼虫的毒性效应特征

3.2 两种药物对豆娘幼虫的致毒效果及其质量安全浓度评价

3.3 两种药品在防治豆娘幼虫方面的综合评价

第四章 自制诱杀装置对豆娘幼虫的杀灭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豆娘幼虫的窒息反应

2.2 诱杀装置的优化

2.3 诱杀装置杀灭豆娘幼虫的可行性

3 讨论

3.1 自制诱杀装置的设计

3.2 诱杀装置杀灭豆娘幼虫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经过大量研究发现,豆娘(Ischnura heterosticta)幼虫影响泥鳅幼体培育存活率的主要敌害生物。然而,有关敌害生物对泥鳅的捕食效应的研究却未见报道。鉴于此,本文研究了豆娘幼虫对真泥鳅幼体的捕食效应,通过建立捕食效应模型为鳅苗培育中对豆娘幼虫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高效氯氟氰菊酯、敌百虫等杀虫剂以及自制诱杀装置对豆娘幼虫的杀除试验,为有效防控豆娘幼虫提供技术依据。本论文研究结果如下:  1、豆娘幼虫对真泥鳅幼体的捕食效应  采用捕食者—猎物间捕食效应研究方法,研究了豆娘幼虫对真泥鳅幼体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1)豆娘幼虫对泥鳅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豆娘幼虫对泥鳅幼体的瞬间攻击力a'、日最大捕食量1/Th随幼体日龄的增加而降低,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2)豆娘幼虫大小规格不同对捕食泥鳅幼体产生显著差异,体长为16.3±0.2mm、13.1±0.3mm、9.8±0.2mm和5.8±0.3mm的四种豆娘幼虫对3日龄泥鳅幼体的瞬间攻击力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8349、0.5724、0.2002、0.0432和27.39、18.99、9.49、3.14尾;(3)随着豆娘幼虫密度的增加,个体之间相互干扰,致使单个豆娘幼虫寻找猎物的时间减少,种内竞争条件下的捕食作用率(E)与自身密度(P)的函数关系式为E=0.1403×P-0.2361;(4)随着泥鳅幼体和豆娘幼虫密度的增加,干扰作用明显增大,捕食作用率E下降,但对其捕食量影响不大,种间相互干扰反应模型为Na=0.7841×P-0.1560×N/1+0.0305×N。  2、高效氯氟氰菊脂和敌百虫对豆娘幼虫的杀除效果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开展了高效氯氟氰菊脂和敌百虫两种常用渔药对豆娘幼虫的急性毒性试验并建立相应死亡率—药物质量浓度对数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豆娘幼虫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程度大于对敌百虫的敏感程度,两种药物在24h、48h、96h的半致死浓度为6.44μg/L、5.31μg/L、4.57μg/L和0.81 mg/L、0.65 mg/L、0.56 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89μg/L、0.11 mg/L。进一步开展了两种常用渔药对5日龄和25日龄泥鳅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在泥鳅苗种培育池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豆娘幼虫的致死率≤5.8%,不宜作为豆娘幼虫的杀除药物;而敌百虫对豆娘幼虫具有明显的杀除效果,致死率可达89.6%以上,可作为杀除豆娘幼虫的常规药放心使用。  3、自制诱杀装置对豆娘幼虫的杀灭效果  研究发现,豆娘幼虫具有趋光习性且利用油膜可导致窒息死亡,鉴于此,利用油膜窒息原理设计了豆娘幼虫的诱杀装置,并开展了诱杀装置对豆娘幼虫的杀灭试验。结果表明:该诱杀装置具有简易、高效、经济、实用、安全等优势;装置在水中的设置深度和水草的设置均对诱杀豆娘幼虫存在影响,将装置设置在入水深30-40cm处并植入水草能最大限度提升该装置对豆娘幼虫的诱杀性能;该装置对豆娘幼虫有明显的杀除效果,12h诱杀致死率约为20%-30%,而对泥鳅幼体无致死作用。因此,本研究诱杀装置可作为泥鳅苗种培育池中杀除豆娘幼虫的主要技术手段加以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