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儒学背景下北宋科学技术的发展
【6h】

儒学背景下北宋科学技术的发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北宋的儒学与儒生的科学思想

2.1 儒家学说自身的特点

2.1.1 儒学的性质

2.1.2 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

2.1.3 儒学的科学内涵及对人的影响

2.2 儒学在北宋兴盛的原因

2.2.1 北宋初期统治者抑武重文的政策

2.2.2 北宋士风的转变

2.2.3 科举制度的改革以及兴学运动的推广

2.3 儒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2.3.1 儒学致知与科技发展

2.3.2 经义治事与怀疑批判

2.3.3 儒之功利与经世致用

2.3.4 科学成果的新利用

2.4 北宋儒生的科学思想

2.4.1 安定学派、图书学派、山外派科学思想以及价值

2.4.2 “王安石先声”的李觏的科技思想

2.4.4 蜀学背景下苏轼的科技思想

2.4.3 横渠学派张载的科技思想

2.4.5 百源学派邵雍的科技思想

2.4.6 紫阳派张伯端的科技思想

2.4.7 王安石的科技思想

2.4.8 沈括的科技思想

第三章 北宋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沈括《梦溪笔谈》对后世影响

3.1 科技在北宋时代表的含义和成就

3.1.1 科学理论由“天人合一”走向“天人相分”

3.1.2 技术领域高度发展

3.1.3 北宋科技发展的特点

3.2 沈括《梦溪笔谈》中科学成就

3.2.1 水利农田建设

3.2.2 物理学

3.2.3 地理学和地质学

3.2.4 天文历法与数学

3.2.6 其它科技成就

3.3 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应用与后世的影响

3.3.1 治水方略

3.3.2 石油推广

3.3.3 医药良方

3.3.4 十二气历

3.3.5 环保理念

第四章 儒学对北宋科技发展的影响

4.1 儒学背景下北宋科技发展的正面影响

4.1.1 科技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结合

4.1.2 科技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4.1.3 科技成果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4.2 儒学背景下北宋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

4.2.1 科技资源分配受制于朝廷官府

4.2.2 科技事业受政治影响太过强烈

4.2.3 科技活动受功利影响

4.2.4 科技发展重实用轻理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儒家文化究竟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自“五四”以来,这就是中国思想史、科技史、社会史共同面临但又尚未定论的问题。本文力图以北宋时期为中心,考察儒家文化对科技的影响。
  之所以选择北宋,是因为无论是儒家文化还是中国古代科技,这个时期都发生了显著而剧烈的变化,使之成为洞察该问题的一个很好的窗口,极具研究价值。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发生了一场规模宏大、席卷了北宋社会许多方面—政治、经济、教育、科举、文学、艺术等的“儒学复兴运动”;北宋的变化则在于它是整个宋辽金元高峰的奠基阶段并且本身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观点上,本文认为:一方面,北宋时期的儒家文化不是作为一种消极的和负面的力量阻碍了科技发展,而是作为一种积极和正面的力量推动了科技发展,另一方面,北宋时期的儒家文化对于科技的推动是以间接的方式和在有限的程度下进行的。北宋儒家文化能够推动北宋科技的发展,一是因为北宋中后期的儒者较多具有批判怀疑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为科技发展注入了精神活力。二是因为在北宋中后期,因儒者多具有经世致用的儒家价值观和积极入世态度且多参与政事,北宋政治、经济、科举、教育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社会动力。本文会依次说明这些变化。事实不能被夸大。北宋儒家文化推动科技是以间接的方式和在有限的程度上进行的。对此,本文也会也提出正确和全面的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