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失智症老人团体家屋照护模式研究——以“J失智症团体家屋”为例
【6h】

失智症老人团体家屋照护模式研究——以“J失智症团体家屋”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问题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与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据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失智症的研究

(二)关于长期照护服务的研究

(三)关于团体家屋的研究

二、相关概念

(一)失智症

(二)团体家屋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五、理论依据

(一)优势视角

(二)社会支持理论

(三)活动理论

第三章 团体家屋介入失智症老人康复实践

一、研究缘起

二、失智症老人认知功能评估---问题评估

(一)家属对失智症老人行为的认知

(二)家属照护者的现状与压力

三、针对失智症老人,制定康复方案---制定计划

(一)多方分析掌握支持系统

(二)确定照护目标、援助内容

四、记忆专护及生活照护---多元介入

(一)记忆专护活动体系及安排

(二)生活照护安排

五、个案分析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对象的问题和需求评估

(三)介入目标

(四)介入过程

六、多维介入效果评估

七、实践反思

(一)理论反思

(二)过程反思

第四章 团体家屋照护模式总结与提炼

一、团体家屋照护模式的功能

(一)集体生活让失智症老人远离孤独

(二)社会参与延续失智症老人社会功能

(三)居家生活重建失智症老人生活能力

(四)家庭互动维系和谐关系

二、建立多元化的照护服务体系

(一)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应对日常需要

(二)机动性和多元化的发展

(三)缓和生活行动障碍及问题行为

第五章 问题及展望

一、团体家屋模式的困难与挑战

(一)跨专业多维合作困难

(二)专业照护人员的缺乏

(三)分级照护难度大

二、失智症照护服务的发展方向

(一)日间照料服务的发展

(二)小规模照护机构的转型

(三)协调各方科学应对失智症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督导体系

(二)完善福利体系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附件

附件一: J失智症团体家屋入住前评估单

附件二:IADL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

附件三:单元活动设计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许璞;

  •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北大学;
  • 学科 社会工作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莹;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B84R19;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