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毛泽东早期哲学立场转变研究
【6h】

毛泽东早期哲学立场转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2.1 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

2.2 毛泽东哲学思想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

2.3 哲学立场

2.4 毛泽东早期哲学立场转变的时间

第三章 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3.1 家庭教育

3.2 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思想熏陶

3.3 西方近代哲学思想

3.4 近代仁人志士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 毛泽东早期哲学立场转变的主客观条件

4.1 客观条件

4.1.1 中国近代革命需要有科学的哲学作为指导

4.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和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4.1.3 陈独秀、李大钊等马克思主义先驱的影响

4.2 主观条件

4.2.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4.2.2 批判性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结构

4.2.3 重视哲学在救国救民与改造社会中的指导作用

第五章 毛泽东早期哲学立场转变的基本过程

5.1 早期的唯心主义世界观(1916年以前)

5.1.1 对佛教的信仰

5.1.2 崇拜康梁,赞成君主立宪制

5.1.3 “宇宙之我,精神之我也”

5.1.4 崇尚英雄豪杰救世的唯心史观

5.2 由唯心主义向二元论的转变(1916年-1918年)

5.2.1“精神不灭,物质不灭”的二元论

5.2.2“无我论”到“唯我论”的主体意识觉醒

5.2.3 唯心主义历史观为主导,唯物史观思想因素开始萌芽

5.2.4 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5.3 由二元论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变(1919年-1921年初)

5.3.1 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5.3.2 唯物史观的初步确立

5.3.3 对驱张和湖南自治运动经验教训的总结

5.3.4 哲学立场的根本转变

第六章 毛泽东早期哲学立场转变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6.1 毛泽东早期哲学立场转变的特点

6.1.1 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接受马克思主义

6.1.2 在努力向人民群众学习中理解马克思主义

6.2 对当代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启示

6.2.1 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

6.2.2 坚持优良学风,发扬知行结合的实践精神

6.2.3 勇于探索,坚持科学精神和革命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启森;

  •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北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学广;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B50B2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