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虚构的“平衡术”:媒介记忆视角下非虚构写作的反思
【6h】

非虚构的“平衡术”:媒介记忆视角下非虚构写作的反思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非虚构写作的研究综述

二、媒介记忆的研究综述

三、非虚构写作与媒介记忆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基础及主要概念解读

一、研究基础

二、主要概念解读

第四节 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问题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非虚构写作的现状:基于对“真实故事计划”作品的考察

第一节 大众以创作者身份参与媒介记忆建构

第二节 运用人物特写的形式聚拢媒介记忆

第三节 凸显人文关怀的媒介记忆主题

第四节 丢失真实性的文学表达

一、“真实故事计划”非虚构作品的信源

三、“真实故事计划”非虚构作品的人称使用

四、“真实故事计划”非虚构作品的配图情况

五、“真实故事计划”非虚构作品的合理想象

第五节 小结:众生喧哗下的伪“非虚构”

第三章非虚构写作的反思

第一节 以媒介记忆的责任心把握大众书写的规范

第二节 以辩证的视角正视市场化与记忆责任的矛盾

一、大众书写挑战非虚构写作底线

二、平台生存威胁非虚构写作伦理

第三节 以专业、多元、理性的媒介记忆标准建构平台

一、发挥PGC的专业优势,扮演媒介记忆双重角色

二、科技赋能UGC内容审核,坚守媒介记忆底线

三、构建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规则,共担媒介记忆责任

四、完善记忆内容的分类,避免媒介失真

五、探索非虚构写作平台多样化盈利模式,寻找生存和记忆责任的平衡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一、作者简历

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陈诗;

  •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
  • 学科 新闻与传播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邵鹏,徐珍;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K82J9;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