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智慧治水背景下水环境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FIC模型
【6h】

智慧治水背景下水环境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FIC模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2. 1 研究目的

1. 2. 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1.6 可能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 1. 1 协同治理理论

2. 1. 2 社会资本理论

2. 1. 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 文献综述

2. 2. 1 关于信息化治水的研究

2. 2. 2 关于水环境治理的研究

2. 2. 3 关于协同治理的研究

2. 2. 4 关于水环境协同治理的研究

2. 2. 5 文献述评

3 智慧治水背景下协同治理的概念与特征

3.1 智慧治水的基本概念

3.2 协同治理的基本概念

3.3 智慧治水与协同治理的契合点

3. 3. 1 治理理念的契合

3. 3. 2 治理主体的契合

3. 3. 3 治理机制的契合

3. 3. 4 治理目标的契合

3.4 智慧治水背景下水环境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3.5 智慧治水背景下的水环境协同治理的基本特征

3. 5. 1 多元化的水环境治理主体

3. 5. 2 相互协同的智慧治理机制

3. 5. 3 信息化的水环境治理手段

4 智慧治水发展概况及其水环境协同治理现状分析

4.1 我国智慧治水发展概况

4. 1. 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4. 1. 2 信息化治水技术日益进步

4. 1. 3 政府及社会关注度日渐增强

4.2 智慧治水背景下水环境协同治理现状及问题

4. 2. 1 重治水技术投入,轻视管理机制

4. 2. 2 信息实用性不足,协同基础薄弱

4. 2. 3 治水主体单一,协同动力不足

4. 2. 4 信息化参与不足,缺乏协同引导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SF IC模型的智慧治水协同治理因素的理论假设

5.1 SFIC模型概述

5.2 SFIC模型适用性评价及其改进

5.3 理论假设提出与协同治理指标设计

5. 3. 1 研究假设

5. 3. 2 指标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智慧治水背景下水环境协同治理因素的实证分析

6.1 研究设计

6. 1. 1 问卷设计

6. 1. 2 调查区域选择

6. 1. 3 数据采集与回收

6.2 统计分析与假设检验

6. 2. 1 样本描述性分析

6. 2. 2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6. 2. 3 不同主体关于协同治理因素的差异分析

6. 2. 4 协同治理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6. 2. 5 协同治理效果、协同过程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6. 2. 6 协同过程的中介作用检验

6. 2. 7 结果分析

6. 2. 8 实例小结

6.3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1)转变治水理念,制度和技术并重

(2)加强信息驱动,提高治水参与水平

(3)创造初始条件,奠定主体协同基础

(4)明确政府角色,发挥催化领导作用

(5)完善制度设计,保障主体参与效能

(6)提高主体信任,确保协同过程有序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丁杰;

  • 作者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学科 社会管理科学与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宁;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D7S28;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