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魔性—半魔半人—人性——从文学社会学角度论吸血鬼在西方文学中的形象演变
【6h】

魔性—半魔半人—人性——从文学社会学角度论吸血鬼在西方文学中的形象演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Vampires in literature and the sociology of literature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The frame work of this thesis

Chapter Two THE SOCIOLOGY OF LITERATURE

2.1 Genres of the sociology of literature

2.2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ociology of literature

Chapter Three THE EVOLUTION OF THE POSITION OF VAMPIRE IN WESTERN LITERATURE

3.1 Sense of evil

3.2 Half evil, half human: A study of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ology of Literature

3.3 Sense of human:A study of Twilight se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ology of literature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4.1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4.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近几年来,以小说《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等在销售排行榜上的名次一直居高不下的文学作品为代表,吸血鬼文学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热潮。在西方世界的众多妖魔鬼怪中,吸血鬼也许不是最恐怖和耸人听闻的,但却是最令感人兴趣的,它的形象通过犹太教、基督教的传说故事,为人所熟知。“吸血鬼”作为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文化现象,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学根基。在基督教传入欧洲的近两千的时间里,吸血鬼的形象一变再变,由圣经中的吸血鬼起源开始,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形象由纯粹的象征“恶”的怪物,逐步演变成了当今浪漫小说中温情脉脉无所不能的男主人公。笔者认为,吸血鬼的形象是随着其形象中人性部分的增加,按照着“魔→半魔半人→富有人性”这一发展顺序所变化,其间所反映的是各个时期社会思潮,社会风貌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回答了某些社会问题。本文根据文学社会学理论,研究了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分析了这些作品的作者,作品内容和读者受众。第一阶段是“魔性”,关于吸血鬼的神话传说及早期吸血鬼文学代表作《德库拉》、《女吸血鬼卡米拉》都属于这一类;第二阶段是“兼具魔性及人性”,安妮赖斯的《夜访吸血鬼》中的吸血鬼形象充分表露了这一特性;最后阶段是“人性”,选取了《暮光之城》为这一阶段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各时期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吸血鬼形象定位演变的研究,体现其形象中人性和魔性所占比列的消涨,分析了各个时期造成这些变化的社会原因,以及其所代表的社会意义,以便读者更好的解读“吸血鬼”这一形象的历时变化,加深读者对西方文学中吸血鬼文学的理解,进而有利于读者对西方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