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及其西侧晚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及其地球化学对比研究
【6h】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及其西侧晚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及其地球化学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致谢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范围及概况

2.2 郯庐断裂带的构造特征与演化

第三章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3.1 样品的处理

3.2 样品分析方法

第四章 郯庐断裂带内青山群火山岩年代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4.1 地质背景及样品特征

4.2 分析结果

4.3 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4.4 小结

第五章 断裂带西侧青山群火山岩年代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5.1 地质背景及样品特征

5.2 分析结果

5.3 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5.4 小结

第六章 郯庐断裂带与岩石圈减薄

6.1 断裂带内与其西侧岩浆活动的差异

6.2 断裂带在岩石圈减薄中的作用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晚中生代火山岩采自管帅盆地东缘七宝山地区,出露于青山群八亩地组中,其形成年龄为120~118Ma,显示该区火山岩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区内火山岩SiO2含量为56.02%~66.45%,富钠、富碱、偏碱性(σ平均4.01),为一套高钾钙碱性系列的火山岩。样品均具有较低的MgO含量和Mg#。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火山岩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具有弱的Eu负异常(δEu平均0.85);具有富集的Sr-Nd-Pb同位素组成。
   蒙阴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主要出露于青山群八亩地组和方戈庄组中,其形成年龄为123~120Ma。区内火山岩SiO2含量为53.96%~69.08%,主要为中一酸性岩石。火山岩富钾、富碱,以钙碱性系列为主(σ平均3.42)。根据火山岩的Mg#值,可将其分为高镁(Mg#>60)和低镁(Mg#<60)两个系列。两种系列火山岩均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平均0.91)。高镁火山岩相对低镁火山岩具有更高的不相容元素含量、(La/Yb)N比值和负Eu异常,这表明它们不是由同源岩浆结晶分异形成。火山岩均具有富集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其中高镁火山岩Isr(平均0.7091)明显高于低镁火山岩(平均0.7073),更趋向于EMⅡ富集地幔端元,指示其岩浆源区可能含有俯冲扬子陆壳的信息。高镁及部分低镁火山岩具有比玄武质熔体更高的Cr、Ni、MgO含量,指示岩浆在形成过程中可能经历了橄榄岩的同化混染作用。高镁火山岩不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与埃达克岩相比,具有更高的MgO含量和(Yb)N值;低镁火山岩具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对比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内火山岩的形成时间更晚、形成压力更低、岩浆来源更浅,岩石圈减薄程度更高。断裂带内火山岩形成于断裂带伸展活动和岩石圈减薄背景之下,软流圈物质上涌使得地温升高而造成下地壳部分熔融,熔融的下地壳与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而形成。然而,蒙阴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的成因与古老下地壳拆沉作用有关。拆沉的华北克拉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与侏罗纪期间遭受扬子俯冲物质影响的地幔橄榄岩发生不同程度的交代作用,从而导致了蒙阴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断裂带的存在与活动,对华北克拉通可能具有破坏作用,使得岩石圈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遭到破坏,从而成为华北岩石圈减薄中的有利位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