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济发展模式对就业的影响及对安徽省启示
【6h】

经济发展模式对就业的影响及对安徽省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相关理论知识

1.2.1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和种类

1.2.2弹性

1.2.3就业

1.2.4就业弹性

1.3文章主要内容

1.4论文创新点与特色

第二章 四省份经济发展模式与就业现状分析

2.1安徽省经济发展模式与就业现状分析

2.1.1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2.1.2安徽省就业现状

2.2江苏省经济发展模式与就业现状分析

2.2.1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模式

2.2.2江苏省的就业现状

2.3浙江省经济发展模式与就业现状分析

2.3.1浙江省经济发展模式

2.3.2浙江省就业现状

2.4广东省经济发展模式与就业现状分析

2.4.1广东省经济发展模式

2.4.2广东省就业现状

第三章 四省份就业弹性的测算及分析

3.1就业弹性测算方法选取

3.1.1按就业弹性的定义测算

3.1.2按经济增长模型测算

3.1.3就业弹性测算

3.2四省就业弹性测算

3.3第二产业按行业就业弹性测算并分析

3.3.1工业行业划分

3.3.2安徽省第二产业分行业就业弹性测算分析

3.3.3江苏省第二产业分行业就业弹性测算并分析

3.3.4浙江省第二产业分行业就业弹性测算并分析

3.3.5广东省第二产业分行业就业弹性测算并分析

3.4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测算与分析

第四章 经济发展模式对就业影响比较分析

4.1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以及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较分析

4.2城市化率对就业影响比较分析

4.3企业组织规模对就业影响比较分析

4.4所有制结构经济对就业影响比较分析

4.5外商投资规模与就业吸纳能力比较分析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安徽省扩大就业的政策建议

5.1充分认识“就业增长优先”战略的重要性

5.2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是扩大就业的基础

5.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5.3.1积极拓宽传统服务业领域,增强其就业吸纳能力

5.3.2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有效的网上交易平台

5.3.3积极鼓励支持金融保险业的发展

5.4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5.5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源泉

5.6走正确的城市化道路是扩大就业的必由之路

5.6.1在城市化手段上,要走市场化之路

5.6.2在城市化建设重点上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6.3在城市化次序上,要走大中小型城市协调发展之路

5.6.4.在城市化建设重点上,要大力转移农村人口

5.6.5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7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扩大对外劳务输出

5.7.1组织和促进劳务输出

5.7.2健全劳动力市场服务机制,打造一流的劳务输出基地

5.7.3强化劳动者培训机制,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宏观经济分析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社会的福利最大化,就业量则是社会福利是否最大化的首要指标,本文将从研究经济发展模式对就业的影响着手,选取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广东模式以及安徽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安徽省如何扩大就业提出政策建议,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本文对四省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依次介绍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安徽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苏南模式”和“新苏南模式”的江苏模式、以私营经济为主的浙江模式和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东模式。其次,分别对四省就业弹性进行分析测算,其中对第二产业进行分行业测算。再次,分别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产业就业比重、城市化率、企业组织规模、所有制结构、外商投资规模五个方面对就业的影响进行比较,得出经济发展模式应从地区实际条件出发,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加大吸纳投资,扩大非国有经济的比重才能更好的扩大就业。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借鉴发达省份的成功经验,对该省如何扩大就业提出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