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平面传输线不连续性结构的分析和补偿方法研究
【6h】

平面传输线不连续性结构的分析和补偿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传输线不连续性问题

1.3不连续性研究方法介绍

1.4本文的课题来源与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2.1 Maxwell方程与Yee元胞

2.2稳定性条件

2.2.1数值稳定性

2.2.2数值色散

2.3 FDTD的吸收边界条件

2.4激励源类型和激励源的设置

2.4.1激励源类型

2.4.2激励源的设置

第三章传输线基本理论及微波网络理论

3.1传输线基本理论

3.1.1传输线的电报方程

3.1.2传输线的传播常数、阻抗及反射

3.2微波网络理论

第四章 微带线不连续性结构的分析与补偿

4.1微带传输线

4.1.1特性阻抗和有效介电常数

4.1.2微带线的损耗

4.1.3微带线的色散

4.2微带传输线的不连续性结构分析

4.2.1 T形结和十字结的电路模型

4.2.2 T形结、十字结的主模S参数

4.2.3 T形结、十字结的色散特性

4.2.4 T形结、十字结高阶模式场分布

4.3微带传输线的不连续性结构的优化补偿

4.3.1 T形结的补偿

4.3.2十字结的补偿

4.4 T形结与功分器设计

4.4.1功分器的原理介绍

4.4.2微型化Wilkinson功分器设计

4.4.3微型化Wilkinson功分器的实现

第五章微带线到共面波导的转换结构

5.1共面波导的简单介绍

5.1.1共面波导的定义和常见类型

5.1.2共面波导的场分布和特性参数计算

5.2微带—共面波导的FDTD建模与分析

5.2.1键合线实现过渡

5.2.2过孔实现过渡

5.2.3直角拐角实现过渡

5.2.4直短截线耦合转换结构

5.2.5直角短截线耦合转换结构

5.2.6阶梯型耦合转换结构

5.2.7垂直正交耦合转换结构

第六章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在微波集成电路、单片微波集成电路中,微带线、共面波导、槽线等平面传输线已经被广泛使用。当今微波系统的微型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平面传输线自身的结构变化以及不同类型传输线之间的过渡所产生的不连续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微波电路的高成品率和良好性能,在设计阶段就必须要对不连续性问题进行准确建模和研究。
   本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并配以完全匹配层的完全吸收边界条件对微带线的典型不连续性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FDTD算法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电磁数值计算方法,它在处理电磁问题方面具有简单、直观、灵活的特点。论文首先对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原理、传输线理论以及微波网络理论予以介绍。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T形结、十字结进行模拟分析,提取平面传输线不连续性结构的特征参数——主模散射参数、色散特性等。本论文对微带线的不连续性结构进行三维FDTD建模和仿真,通过时间步迭代可以模拟计算区域中任意观测位置上任意时刻的电磁场信息,对时域信号进行适当的后处理可以得到相应的频域信息。在探明不连续性结构对微波传输特性的影响后,再对平面传输线不连续性结构进行补偿和优化,重点研究补偿后的不连续性纬构对主模散射参数的改善和影响。在片测试已经成为高精度的芯片测试方法之一,而在片测试的探针通常是共面波导结构。所以在不同传输线的相互过渡方面,着重研究微带到共面波导的转换结构。
   T形结、十字结是较为严重的两种微带线不连续性结构,但是它们却在微波、毫米波电路中经常出现。利用FDTD方法能够准确、高效地分析其电磁特性以及通过一定的补偿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其不连续性影响。本文所涉及到的微带到共面波导的转换结构不但具有工作频带宽、插入损耗小和回波损耗低等良好性能,而且结构紧凑、适用范围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