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白血病化疗中中医药作用及其用药规律的研究
【6h】

急性白血病化疗中中医药作用及其用药规律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AML预后参照2017欧洲白血病网(ELN)遗传学风险分层(表2),MDS预后分层标准参照国际预后积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药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对疗效、预后及感染、器官损伤等相关并发症防治的影响,分析化疗期、骨髓抑制/修复期及化疗间期中药用药规律,归纳出中西医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相关治法。  方法:  收集2013年5月到2017年5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且分别符合AML、MDS继发AML、ALL诊断标准的AL患者病例。研究一依据使用中药与否将患者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应用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化疗耐受情况、感染及器官损伤情况;研究二筛选化疗后有效(CR+PR)病例,同样依据中医药使用与否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应用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化疗耐受情况,感染及器官损伤情况;研究三筛选服用中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病例,依据化疗阶段(化疗期、骨髓抑制/修复期、化疗间期)不同区组分析,收集整理各个阶段所用中药处方,应用频率分析计算中药使用频次及比重,根据中药主要功效分析各个阶段中医有效的治法规律。  结果:  研究一:  1. 在156名化疗患者中,西药组共31人,达到CR者6人(19.4%),PR者18人(58.0%),NR者7人(22.6%),总有效人数(CR+PR)24人,总有效率为77.4%;中西医结合组共125人,达到CR者44人(35.2%),PR者36人(28.8%),NR者45人(36.0%),总有效人数80人,总有效率64.0%。两组患者CR率相较无明显差异(P=0.32>0.05),两组患者有效率相较亦无明显差异(P=0.23>0.05)。化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西医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中位最低值(Neutmin)为0.01(0,0.05)×109/L,中西医结合组患者Neutmin中位数为0.05(0.02,0.21)×109/L,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最低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0.05);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天数的比较中,西药组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中位时间为18(14,22)天,中西医结合组中性粒细胞缺乏中位持续时间为11(8,16)天,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西药组患者化疗后输红细胞及血小板量高于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骨髓抑制/修复期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有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在156名患者中,西药组共31人,其有感染发生的人数为24人,总感染率为77.4%,其中发生口腔感染2人(6.5%),肺感染22人(71%),肛周感染3人(9.7%),胃肠道感染0人(0%),皮肤感染2人(6.5%),菌血症3人(9.7%),胆囊炎0人(0%);中西医结合组共125人,有感染发生的人数为97人,总感染率为77.6%,发生以上感染人数及比例依次为11人(8.8%),76人(76%),7人(5.6%),4人(3.2%),8人(6.4%), 2人(2.4%),1人(0.8%),两组患者各种感染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总感染率相较亦无显著差异(P=1.0>0.05)。  3. 化疗后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患者ALT、AST、TBIL、BUN、Cr、UA等肝肾功能指标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其他器官功能损伤方面,化疗后西药组发生肠梗阻0人(0%),消化道出血1人(3.2%),脑出血/梗死人数为0人(0%),中西医结合组发生以上事件的人数及比例分别为1人(0.8%)、2人(1.6%)、2人(1.6%),各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二:  1. 在104名患者中,西药组共24人,其中达到CR者6人(25.0%),PR者18人(75.0%);中西医结合组共80人,达到CR者为44人(55.0%),PR者36人(45.0%),两组患者CR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化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其中西药组患者Neutmin中位数为0.01(0,0.04)×109/L,中西医结合组患者Neutmin中位数为0.04(0.01,0.17)×109/L,两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最低值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化疗后西药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中位数为14(10.25,18.75)天,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中位数为10.5(8,16)天,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5)。西药组患者化疗后输红细胞、血小板量高于中西医结合组,且化疗后不同时段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低于中西医结合组,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在104名患者中,西药组共24人,发生感染的人数为18人,总感染率为75%,其中发生口腔感染1人(4.2%),肺感染18人(75%),肛周感染0人(0%),胃肠道感染0人(0%),皮肤感染1人(4.2%),菌血症1人(4.2%),胆囊炎0人(0%);中西医结合组共80人,有感染发生者51人,总感染率63.7%,发生以上感染人数及比例依次为6人(7.5%),40人(50%),3人(3.8%),2人(2.5%),4人(5%),0人(0%),1人(1.3%),西药组肺感染发生率为75%,中西医结合组肺感染发生率为50%,二者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其余各种感染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感染率相较无显著差异(P=0.092>0.05)。  3. 化疗后西药组患者ALT水平高于中西医结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两组患者其他肝肾功能指标AST、TBIL、BUN、Cr、UA等指标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西药组肠梗阻0人(0%),消化道出血1人(4.2%),中西医结合组肠梗阻1人(1.3%),消化道出血0人(0%),两组患者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研究三:  1. 化疗期共筛选化疗期中药处方69张,用药频次大于0的中药共91味,总用药频次1307,累计用药频次大于20(包含20)次的中药共22味,解毒类药物药物累计频次为291(22.2%),为出现频次最高药物,其次为益气补肾药,累计频次为184(14.1%),滋阴补肾类药物频次最小为80(6.1%),佐使及辅助类药物频次为101(7.7%)。  2. 骨髓抑制/修复期共筛选中药处方71张,用药频次大于0的中药共75味,总用药频次1298,累计用药频次大于20(包含20)次的中药共24味,益气补肾类药物累计频次为251(19.3%),为频次最多药物类别,解毒类药物频次为143(11.0%),活血通络类频次为136(10.4%),滋阴补肾类中药频次最小为99(7.6%),佐使及辅助药频次为107(8.2%)。  3. 化疗间期共筛选中药处方67张,用药频次大于0的中药共71味,总用药频次1162,累计用药频次大于20(包含20)次的中药共22味,益气补肾类药物累计频次为228(19.6%),为频次最多药物类别,滋阴补肾类中药频次为176(15.1%),解毒类药物频次为173(14.9%),活血通络类频次为44(3.8%),佐使及辅助药频次为23(2.0%)。  结论:  对于急性白血病化疗有效患者,中医药参与治疗可提高CR率,对于全部化疗病人,中医药可显著提升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水平,并且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有显著的缩短,促进造血恢复。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中药对肺感染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这可能与中药提升患者中性粒细胞数目,缩短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有关。中医药的应用在化疗期以解毒药为主,骨髓抑制/修复期以补肾解毒通络药为主,化疗间期以补肾解毒通络药为主,结合中药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使用特点,本次研究课题组将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归纳为:补肾解毒通络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