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贸易自由化、市场化改革与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中国的理论与经验分析
【6h】

贸易自由化、市场化改革与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中国的理论与经验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贸易自由化、市场化改革与资源误置:文献述评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资源误置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贸易自由化与资源误置的互动效应研究

第三节 市场化改革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第四节 简要评述

第二章 市场化改革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嵌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框架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市场化改革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封闭情形

第二节 市场化改革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最终品贸易自由化情形

第三节 市场化改革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情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资源误置程度的重新估算:一个改进HK模型方法的应用

第一节 HK方法的缺陷与不足

第二节 Foster et al.(2016)方法介绍

第三节 估计结果:比较与分析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资源误置程度的定量分析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市场化改革与最终品贸易自由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协同影响

第一节 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化程度的的定量测算及分析

第二节 计量模型、变量与数据

第三节 估计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 影响机制检验与分析

第五节 进一步分析:资源配置效率的动态分解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市场化改革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协同影响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开放模式

第二节 地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化程度的空间分布差异

第三节 估计策略与回归结果分析

第四节 微观企业机制检验

第五节 扩展分析:地区间资源配置效率差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市场化改革与贸易福利:数值模拟分析

第一节 临界生产率与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节 市场化改革与整体贸易福利

第三节 市场化改革影响贸易福利的渠道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含义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改革和开放的双轮驱动,为中国40多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来源。实践中,“以开放促改革”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在过去实现腾飞的重要经验,也成为了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路径之一。在4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正是因为一系列的对外开放标志性政策和关键性事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的经济转型,又极大地焕发了经济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给中国带来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虽然总体上,对内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这两种政策对微观企业生产行为和社会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渠道仍是不明晰的。  本文将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框架下,以中国深刻的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为背景,试图全面系统地考察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化改革,对企业生产行为的协同影响,并以此揭示出二者影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微观机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在准确测度中国制造业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剖析中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协同影响,不仅有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效,也为当前经济改革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  本文以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Melitz(2003)模型为基础,假定市场不完全,在异质性企业的生产函数中纳入一个扭曲锲子,该扭曲参数是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递减函数,并与企业自身生产率成比例。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本文分别系统地讨论了市场化改革分别在封闭情形、最终品贸易自由化情形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情形下,对企业生产和研发行为、行业总体生产率和部门间生产率差距的影响,进而揭示出市场化改革和贸易自由化协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得到待检验的理论假说,成为本文实证检验的理论依据。在后续经验检验中,本文区分了贸易自由化的竞争效应、成本节约及多样化优质要素获得效应,与市场化改革对资源配置配置效率的协同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此外,本文还强调了中国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模式带来的贸易自由化效应与市场化进程在地区间的不均衡性,进而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异质性影响。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  第一,在最终品贸易自由化情形下,理论推导得到:最终品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化改革均提高了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临界生产率。最终品贸易自由化通过提升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临界生产率,强化了市场化改革对企业间TFPR离散度的负向影响。但是,市场化改革通过提升出口市场的临界生产率,削弱了最终品贸易自由化缩小出口与非出口部门间企业生产率差异的效应。利用中国1999-2013年的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市场化改革对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却弱化了最终品贸易自由化降低TFPR离散度的效应。最终品贸易自由化不仅直接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更是强化了市场化改革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基于不同的生产率测度方法和去除异常值的回归显示,主要结果依然是稳健的。机制分析表明,最终品关税下降与市场化改革,通过影响“临界生产率”和“出口与非出口部门间生产率差异”这两个渠道,显著提升了企业间的资源再配置效率。  第二,通过构建地区层面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指标,以中国加入WTO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DID)的估计结果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化改革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互补性更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为最终品部门企业生产节约了成本,并带来多样化优质要素,有利于促进高生产率企业的生产扩张和研发活动,缩小高、低技术企业间的生产率差异,这一效应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效果愈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中间投入品关税削减与市场化改革协同提升了高生产率企业进入、退出市场的概率,加速了有限要素资源在企业间的调整,激励了企业从事研发活动,提升了企业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并降低了企业间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离散度,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效果。  第三,在两国对称且存在市场扭曲的模型假设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市场化改革对国内市场临界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大于对出口市场临界生产率的效应,降低了出口与非出口部门间的生产率差距,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此外,在国内市场存在扭曲时,贸易自由化并不能有效缓解扭曲,而国内市场化的改革能够提升消费者福利至无扭曲情形。不过,在开放情形下,市场化程度深化带来的消费者福利的改善幅度大于封闭情形,这说明,对于提高消费者福利而言,中国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最后,通过对消费者福利进行分解发现,市场化改革会提升国内的人均产出,降低产品种类效应与产品差异化程度,但对贸易条件并不产生直接影响。  基于以上的主要结论,我们得到的主要政策建议包含三个部分:  一是大力推进国内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区域市场化改革的协条发展。总体上,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减弱市场扭曲,改善企业层面的资源再配置效率,提升总体生产率水平,将消费者福利提升至开放应有的获利水平。因此,大力推进国内市场化改革,减弱市场扭曲程度,实现有限资源在企业间的自由流动,这仍然是提升生产率水平的重要对内措施。  二是继续深化贸易自由化改革。与众多研究结果一致,本文发现,最终品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竞争效应促进了企业的更替,缩小了出口与非出口部门间的生产率差异,优化了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便利了企业进口中间投入要素,不仅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带来了种类范围的扩大和质量提升,有助于激励企业从事研发创新,提升总体生产率水平。继续深化贸易自由化无疑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值得强调地是,不同贸易自由化形式引致的资源配置效应是存在差异的,导致其与市场化改革交互后配置市场资源的总效应也存在差异:市场化改革削弱了最终品贸易自由化配置资源效率的效应,却强化了中间品关税减让配置资源的效应。因此,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的结合不同贸易自由化形式与国内市场化改革政策,可能将最大程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  三是统筹对内市场化改革与对外贸易自由化,最大化实现贸易自由化引致的贸易利益。在配置资源效率方面,市场化改革与贸易自由化既存在替代性,也存在互补性。一方面,市场化改革会与贸易自由化对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生产率临界值均提升作用,从而相互放大了各自优化资源配置的效应。另一方面,市场化改革也同时提升了企业进入出口市场或从事研发创新活动的生产率临界值,从而削弱了最终品关税减让缩小出口与非出口部门间生产率差异、中间品贸易自由化降低高低技术企业间生产率差异的效应。这要求,在配置资源效率时,应注意扬长避短,辅以其他政策。例如,在出口市场上,实行出口退税与补贴政策降低企业出口的临界生产成本,可以减缓市场化改革弱化贸易自由化配置资源的效应。  在改善消费者福利方面,贸易自由化与国内市场化必须同步推进,将两者在范围、程度、措施上进行相应地匹配。在国内市场存在扭曲的情形下,贸易政策可能无法达到缓解资源误置,带来贸易利得的目的。这首先需要纠正国内市场上存在的扭曲偏误,才能发挥贸易自由化优化资源配置,增加贸易利得的作用。在开放情形下,市场化程度深化带来的消费者福利的改善幅度大于封闭情形。这说明,对于提高消费者福利而言,中国对内市场化改革与贸易自由化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除去导论和结论之外,还包括六个章节。导论部分简要地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是有关贸易自由化、市场化改革与资源误置的文献综述,系统梳理了三大类文献。第一类文献是关于资源误置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尤其是归纳了现有针对中国资源配置效率讨论的文献;第二类是贸易自由化与资源误置互动效应研究,一方面梳理了贸易政策对优化或阻碍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另一方面归纳了资源误置弱化贸易自由化效应并影响贸易福利的文献。第三类是总结了市场化改革分别影响资源配置和贸易自由化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假定市场不完全,在异质性企业的生产函数中纳入一个扭曲锲子,该扭曲参数是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递减函数,并与企业自身生产率成比例。通过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型,分析市场化改革政策与贸易自由化对企业进入、退出市场行为,以及行业总体生产率和部门间生产率差距的影响,分别得到相关的理论假说,并在后面的计量中进行相应的验证。  第三章是应用Foster et al.(2016)方法,重新测度了中国制造业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Foster et al.(2016)方法依赖于更少的理论及经验假设,在测算TFPR的离散度中控制异质性的需求和技术因素,这样能够更加精确地估计出中国制造业行业的资源误置程度。重新精确测算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更有利于准确评估市场化改革和贸易自由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对中国测度中国制造业行业的资源误置程度是一项最为基础性的工作,是深刻剖析资源误置成因与评估资源配置动态效应等研究的起点与重点。  第四章以1999-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检验了最终品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化改革对制造业部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本章首先介绍了度量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的指标,然后进行定量测算及分析,并初步观测贸易自由化、市场化改革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章实证检验了最终品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对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协同影响。除了基础回归,还将分企业所有制、不同贸易方式的样本数据来考察这一协同效应。进一步地,本章根据理论推导验证了可能的影响渠道机制。  第五章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开放的进程,论述了贸易自由化在不同地区的非对称传导事实,以及构建区域间贸易自由化指标的必要性。然后,以中国加入WTO这一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选用倍差法(DID)分析区域间非对称的贸易自由化效应是如何影响区域层面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本章主要考察地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为企业节约企业成本、带来优质多样化的中间投入要素所产生的资源配置效应。  第六章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评估市场化改革对消费者福利及其细分组成部分的影响。第一步,比较Meltiz无扭曲框架下与存在市场扭曲情形下的临界生产率水平,考察市场化改革对总体生产率水平的影响。第二步,考察实施市场化改革是如何影响总体的消费者福利水平的。第三步,借鉴钱学锋等( 2016b )、Demidova 和Rodriguez-Clare(2009)的分解方法,本文将消费者福利分解成四个部分:生产率效应、资源再配置效应、产品差异化效应和市场化改革后的贸易条件效应,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考察各个部分是如何随市场化改革深化而变动的。  最后是本文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这一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及其政策建议,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