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分析
【6h】

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五、主要创新与研究不足

第一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节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第二章 数据、变量与模型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第二节 模型构建

第三章 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二节 居住安排、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交互分析

第三节 个体特征与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交互分析

第四章 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分析

第一节 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检验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年龄的增长和由此导致的身体机能、精力的衰弱使得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系很大程度上需要家庭成员、邻居和朋友的支持。然而,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促使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发生变化,独居老人群体的日益庞大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因缺乏社会和家庭及时的照料、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而产生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这种消极的心理倾向不仅削弱了农村老年人的心理社会功能,甚至还会引发自杀等行为。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和养老质量,还影响着社会安定与和谐,研究居住安排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问题对于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缓解精神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需求层次理论与社会支持理论,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首先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居住安排与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基本描述性统计,其次,采用OLS回归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别探究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通过社会支持产生的中介影响,构建了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模型。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其一,在农村老年人的各类居住方式中,独居会极大地降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来看,仅与配偶同住的农村老年人的抑郁水平低于仅与子女同住的农村老年人;不同住子女的居住距离对老人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与所有子女都住得很远的农村老年人相比,有子女住在同村即与子女“相隔一碗汤距离”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更好;其二,社会支持因素在居住安排和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来看,居住安排通过医疗可及影响心理健康的效应最大,经济支持次之,而社会交往和精神慰藉的中介效应相对较弱,物质性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大于精神性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其三,除居住安排外,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还受到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自评健康状况、日常活动能力和子女数量等其他个体、家庭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本文研究特色在于:以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构建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框架,完善了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主题的研究成果;注重对回归分析结果和中介效应模型结果的稳健性检验,使实证结果更加可靠。本文研究的不足在于:心理健康的内涵较为复杂,但本文受限于问卷设定,采用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两个指标共六个题项可能不足以充分说明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著录项

  • 作者

    马珺;

  •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学科 社会保障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乐章;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居住安排,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