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由精神容器至公共场域--当代图书馆空间特征研究
【6h】

由精神容器至公共场域--当代图书馆空间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图书馆与科技时代人的生活困境

1.1.2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1.1.3演变中的当代图书馆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为什么研究当代图书馆空间

1.2.2研究目的

1.2.3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创新

1.3.1 20世纪以来中国图书馆空间的相关研究

1.3.2 西方图书馆空间的相关研究

1.3.3本论文研究所处位置的创新点

1.4概念界定

1.4.1精神容器

1.4.2公共场域

1.4.3图书馆空间

1.5论文框架

1.5.1研究方法

1.5.2论文框架

2图书馆空间的本体辨析及相关语境

2.1图书馆的起源及历史概述

2.1.1贮藏空间:言语思想的仓库

2.1.2改革、宗教与风格:图书馆空间的发展与演变

2.1.3现代主义影响下图书馆空间的嬗变

2.1.4当代网络科技语境下图书馆空间的特点

2.2图书馆空间的精神性

2.2.1建筑的精神性的定义及其相关理论

2.2.2精神文化对图书馆空间的塑造

2.2.3图书馆空间氛围的营造及要素

2.2.4小结

2.3图书馆空间的场域性

2.3.1场所语境与空间体验

2.3.2图书馆空间场域的形成

2.3.3图书馆的空间体验

2.3.4小结

3当代图书馆空间样本阅读

3.1选样方式

3.1.1样本的广泛性

3.1.2样本的多样性

3.2核心样本的阅读

3.2.1静谧的场域,菲利普埃克赛特中学图书馆

3.2.2从无形到有形,柏林国家图书馆

3.2.3精致的和谐,巴黎国家图书馆

3.2.4自发到自主,仙台媒体中心

3.2.5空间的消隐,西雅图中央图书馆

3.2.6开放与共享,中国国家图书馆

3.2.7职能的模糊,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

4当代图书馆空间特征的转变及其动因

4.1当代图书馆空间形态特征的转变

4.1.1目的性转变:象征到体验

4.1.2功能性转变:贮藏到分享

4.1.3场所性转变:稳定到灵动

4.1.4小结:当代图书馆空间在嬗变中前行

4.2当代图书馆空间形式特征的演化

4.2.1物质本体,从集中到消融

4.2.2感知维度,从独立到交融

4.2.3承载对象,从单一到聚合

4.2.4小结:民主包容的当代图书馆空间

4.3当代图书馆空间,从存在走向消隐

5当代图书馆空间对本体的超越及其启示

5.1图书馆空间起源之处—精神容器

5.2图书馆空间未来趋势—公共场域

5.3逐步突破边界的当代图书馆空间

5.4图书馆空间作为社会复合体存在

5.5结语与反思

参考文献

专业能力展示

精神容器,公共场域--山西省太原市、吕梁市图书馆室内设计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曾亚芳;

  • 作者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 授予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 学科 艺术设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晓淇;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I2G25;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