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研究
【6h】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研究界定与研究设计

2.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础理论

2.1.1 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2.1.2 地租理论

2.1.3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界定

2.3 研究设计

3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分析

3.1.1 出台背景

3.1.2 发展历程

3.2 政策范围界定

3.3.1 政策制定

3.3.2 内涵认知

3.4.1 政策预期目标包括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4.2 政策内容多角度强调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3.4.3 政策多方面成效体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

4.1 评价目标

4.2 评价路径

4.2.1 评价体系构建角度

4.2.2 指标选取

4.2.3 评价方法

4.2.4 评价标准

4.3.1 评价范围和数据来源

4.3.2 信度分析和权重确定

4.3.3 中国287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结果

4.4 评价结果分析

4.4.1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概述

4.4.2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差异概述

4.4.3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差异分解

4.4.4 不同规模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分析

4.4.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原因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DID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研究

5.1政策效应定量评估方法比选

5.2.1 模型构建

5.2.2 变量设置

5.2.3 数据来源

5.3 描述性分析

5.4.1 基本结果

5.4.2 政策阶段效应分析

5.4.3 政策异质性分析(分地区和城市类型)

5.4.4 平行趋势检验

5.4.5 稳健性检验

5.5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推进建议

5.5.1 夯实基础工作

5.5.2 注重市场运作

5.5.3 完善政策体系

5.5.4 加强后评估和推广学习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 考 文 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下,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并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其中一项针对存量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举措就是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该政策经历了广东省探索(2008年)、十省市试点(2013年)后在2016年底全面铺开,政策实施范围逐步扩大,但是否实现了政策目标,即是否促进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还有待评估。本文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础理论以及政策文本分析基础上,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我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从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估两个路径研究其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实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的建议。  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关理论和基本内涵,并介绍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背景及发展历程,结合政策文本内容,定性分析了该政策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进一步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值法对全国287个城市2009-2016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多因素综合评价。随后采用双重差分法,依据政策由试点到全面展开形成的准“自然实验”构造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定量评估该政策的实施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并按实施阶段、城市类型分别进行了政策实施效果阶段性分析和异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城市推进政策的建议。  研究发现,我国287个城市中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全国平均水平也在2009-2016年期间持续提升,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对政策实施效应的定量评估表明,政策的实施能解释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部分差异,该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政策的实施效果随着实施年限呈现倒U型的规律,且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的实施效果不尽相同。基于此,本文提出,政策实施时应把握政策实施规律,在政策实施前、中、后期应把握不同的侧重点,在不同类型的城市部署不同的工作重点。实现了本文为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提供参考建议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