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效应研究--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6h】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效应研究--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之处

2 文献回顾

2.1 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

2.2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相关研究

2.3 政策效应评估相关研究

2.4简要评述

3 政策背景与理论假设

3.1 政策背景

3.2 理论假设

4 研究设计

4.1 双重差分法模型

4.2 模型设定

4.3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4.4 数据来源及统计描述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效应检验

5.2 稳健性检验

5.3地区异质性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政策启示

6.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区域协调发展也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中革命老区的发展是影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短板之一。革命老区的发展建设历来都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革命老区放在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上,并明确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近年来,为加快补齐革命老区这一关键短板,国家先后出台了陕甘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大别山、左右江和川陕5个重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作为一项重要而特殊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如何科学客观评估这一政策所取得的成效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提出了3个研究假设;然后,本文将5个重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并基于2009-2017年110个市域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对从经济效应、民生效应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期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效应作出科学评估;其次,还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同质性假设检验、反事实检验和PSM-DID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最后,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效应的地区异质性。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经济效应来看,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地提高人均GDP,对老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二,从民生效应看,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民生效应;第三,从创业效应来看,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的实施对老区的创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还不够明显;第四,在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效应的地区异质性研究中发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在经济效应、民生效应和创业效应三个方面均存在典型的地区异质性。最后,根据上述实证结果进一步揭露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鱼多渔少”的实际效果。为此,本文得出了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发展政策4条政策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