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研究
【6h】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乡土文化的变迁

1.2.2 关于乡土文化认同及院校培育的研究

1.2.3 关于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及培育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图

第2章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界定及理论架构

2.1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界定

2.1.1 乡土文化

2.1.2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

2.1.3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理论意义

2.2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理论架构

2.2.1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研究框架图

2.2.2 对象要素:生活 政治 精神 生态

2.2.3 生命驱力:认知 情感 价值 行为

2.2.4 教育合力:家庭 学校 社区 政府

2.2.5 理想状态:爱知 亲近 尚德 躬行

第3章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现状调查

3.1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调查概述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分析方法

3.1.4 问卷设计

3.1.5 问卷信效度检验

3.2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调查分析

3.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2“对象要素”的调查呈现

3.2.3“生命驱力”的调查呈现

3.2.4“教育合力”的调查呈现

3.2.5“现实状态”的调查呈现

3.3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3.1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对象要素”存在的问题

3.3.2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生命驱力”存在的问题

3.3.3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教育合力”存在的问题

3.3.4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现实困境”

第4章 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培育对策

4.1 基于对象要素:传承公费意蕴,坚守乡土自信

4.1.1 自我精进与社会责任并重

4.1.2 现代思维与乡土情怀共存

4.2 基于生命驱力:提高审美趣味,平衡知情意行

4.2.1 理性精神与审美趣味相融

4.2.2 情感价值与行为实践合一

4.3 基于教育合力:凝聚外部力量,四位一体培育

4.3.1 家庭:价值唤醒,真情引导

4.3.2 学校:立体培养,情理交融

4.3.3 社区:氛围营造,知乡爱乡

4.3.4 政府:分类施策,尊崇乡土

4.4 实现理想状态:灵魂复归于朴,思想自由超越

4.4.1 保持真实亲近,培育崇高品德

4.4.2 追求内心质朴,升华人生境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乡村教师培养的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部分人的眼中,乡村似乎还是精神贫乏的代名词,一些乡村教师对乡土存在着排斥心理或偏见,承载着物质与精神文明价值的乡土文化正在慢慢消弭,乡土文化认同危机与日俱增。在学术领域,目前师范院校乡土文化认同培育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公费定向师范生存在乡土文化认知薄弱与实践不足的问题。然而,良好的乡土知识储备与文化传承意识是乡村教师必备的素养,也是提高乡村认同与工作热情的催化剂。基于研究背景和社会现状,笔者希望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探索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现状,并根据调研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培育对策。  笔者采取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为:一、通过理论分析形成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研究设计及框架;二、对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现状进行调研;三、针对调研结果总结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培育对策。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对象要素层面存在排斥乡土生活、缺乏政治认知、轻视文化史料、缺乏行为支持的问题;生命驱力层面存在认知浅薄、情感分化、价值失衡、行为消极的问题;教育合力层面存在家庭价值观念偏颇、学校培育体系零散、社区文化氛围淡漠、政府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由此呈现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知识困顿、与人疏远、追求功利、疏于实践的现实困境。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分别提出了“传承公费意蕴,坚守乡土自信;提高审美趣味,平衡知情意行;凝聚外部合力,四位一体培育;使灵魂复归于朴,思想自由超越”的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培育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