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绘画中的日常物形象在后工业社会中的文化意义
【6h】

当代绘画中的日常物形象在后工业社会中的文化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后工业文明下的日常物形象与当代具象绘画

1.1日常物的含义

1.2 后工业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世界变化

1.3 当代绘画及其中“日常物”形象浅析

第2章 当代具象绘画中“日常物”形象的理论根源

2.1 日常物形象的图像学意义

2.2 日常物与日常生活批判

2.3日常物形象与文化属性的内在联系

第3章 后工业时代“日常物”形象在当代绘画中的表现

3.1 日常物形象在绘画中新的表现形式

3.1.1 物质世界的日常物变化

3.1.2 日常物的内涵变化

3.1.3对日常物的直接描绘

3.1.4日常生活场域营造

3.1.5 作为画面构成的日常物形象

3.2创作者的文化身份与地缘信息在作品日常物形象中的映照

3.2.1 日常物形象中的个体文化身份

3.2.2日常物形象中的地缘政治信息

第4章 对描绘“日常物”的当代艺术作品未来发展的展望与隐忧

4.1 城市化发展与全球化带来的“趋同”与“逐异”现象

4.1.1 城市景观的趋同和个体特征的模糊

4.1.2 对“逐异”现象的审视

4.2物是后现代之后的又一高原还是绘画的一种范式策略

第5章 结合自身创作浅谈“日常物”作为创作对象的方法

5.1 创作主题的选择

5.2创作手法的运用

5.3 作品传递的感受

结语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倪超然;

  • 作者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

  • 授予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
  • 学科 美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熊莉钧;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J22J20;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