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
【6h】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现代化与人口老龄化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现代化概述

2.1.2 人口老龄化

2.2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主要内容

2.2.1 “两种生产”理论

2.2.2 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理论

2.2.3 人口再生产理论

2.2.4 人与社会关系理论

2.3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3.1 中国领导人关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2.3.2 国内学者关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2.4 国外关于人口及人口老龄化的理论

2.4.1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2.4.2 保罗·埃里奇的人口爆炸论

2.4.3 兰德里的人口转变理论

第3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老龄化

3.1 工业革命促成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

3.1.1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变化

3.1.2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变化

3.1.3 第三次工业革命世界人口向老龄化转变

3.2 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3.2.1 死亡率和出生率变化是表层原因

3.2.2 人与社会关系变化是深层原因

3.3 现代化进程中老龄化问题的共性影响

3.3.1 导致人口生育率降低

3.3.2 使人与社会矛盾尖锐

3.3.3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3.4 将促使生产关系调整

3.4资本主义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不足

3.4.1 使人的生产屈从于物质资料生产

3.4.2 强调老龄化措施作用忽略根本矛盾

3.4.3 忽视中产阶层对人口结构调整作用

3.4.4 社会资源过于集中造成生育率低迷

第4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老龄化

4.1 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与老龄化的形成历程

4.1.1 1950-1970年:农业经济形态人口进入爆发增长期

4.1.2 1971-1980年:工业经济形态人口与社会发展协调

4.1.3 1981-2010年:人口增速下降并向老龄化趋势过渡

4.1.4 2011-2020年:服务经济形态促使老龄化程度加深

4.2中国人口老龄化形成的特殊性原因

4.2.1 50-6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4.2.2 计划生育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转化

4.2.3可支配收入低造成生育欲望下降

4.2.4 主体经济结构变化促老龄化形成

4.3 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具体问题

4.3.1 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

4.3.2 社会与家庭负担加重

4.3.3 加速社会养老保险枯竭

4.3.4 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分化

4.3.5 社会文化逐渐趋于保守

4.4 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4.1将对传统经济增长依存点产生强烈消极影响

4.4.2 促使区域间发展失衡加速贫富两极分化程度

4.4.3 长期看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蝶变

第5章 人口结构隐含规律与中国老龄化走势及展望

5.1 基于“两种生产”理论发现人口年龄结构的人口黄金分割

5.1.1 “两种生产”理论决定了人口黄金分割的必然

5.1.2 人口黄金分割揭示了死亡率与出生率博弈关系

5.1.3 人口黄金分割解释了现代化国家的繁荣与衰退

5.1.4 人口黄金分割失衡对“两种生产”产生反作用

5.2 以人口黄金分割推论人口结构形态的改变

5.2.1 过去-人口扩张型的金字塔形态

5.2.2 现在-出生率收缩型的菱形形态

5.2.3 未来-人口衡定型的铅笔形形态

5.3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5.3.1 2021-2025年老龄人超过0-14岁人口

5.3.2 2026-2035年将出现人口负增长

5.3.3 2036-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社会阶段

5.4 中国老龄化问题应对的目标和原则

5.4.1 老龄化问题解决的阶段性目标

5.4.2 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6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6.1 优化人口政策

6.1.1 提倡适度放开生育政策

6.1.2 以人口黄金分割结构平衡为调整基准

6.1.3 政策需考虑与社会各因素的动态匹配

6.1.4 追求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

6.2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6.2.1 统筹推进养老保障“三支柱”互补

6.2.2 改进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多渠道增值

6.2.3 健全企业年金制度以降低运营风险

6.2.4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拓宽保障覆盖面

6.3 经济与教育手段并重

6.3.1 改变生养抚育造成的财富挤出效应

6.3.2 提升人口素质以弥补人力资源缺口

6.3.3 扶持“成人二次教育”推动多维就业

6.3.4 建立就业公共信息体系提供引流服务

6.4 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6.4.1 推动以信息科技化为载体O2O老年服务体系建设

6.4.2 建立含医疗、教娱、关爱及监控的综合服务中心

6.4.3 建立社区互助体系鼓励适龄老年人发挥就业余热

6.4.4 发展以基层社区为主干线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

6.5 深化社会养老服务

6.5.1 多渠道扶持与支撑家庭养老模式

6.5.2 建立居家养老“三级”服务体系

6.5.3 注重综合性福利养老服务体建设

6.5.4 培育和推动民间组织的养老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朱翠明;

  •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 授予单位 吉林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韩喜平;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