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燕山期岩浆岩与铁(铜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以徐淮地区利国矿床为例
【6h】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燕山期岩浆岩与铁(铜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以徐淮地区利国矿床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埃达克岩研究历史

1.2 埃达克岩与铜矿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4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内地层

2.2 区内构造

2.3 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特征

第三章 样品处理和实验方法

3.1 样品的加工

3.2 全岩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

3.3 LA-ICP-MS锆石U-Pb年龄

3.5 锆石Lu-Hf同位素测定

3.6 单矿物成分分析

3.7 硫化物矿石硫同位素分析

第四章 分析结果

4.1 岩相学与矿相学

4.2 主微量元素特征

4.2.1 主量元素特征

4.2.2 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

4.3 LA-ICP-MS锆石U-Pb年龄

4.3.1 U-Th-Pb同位素衰变体系

4.3.2 锆石同位素年代学

4.3.3 锆石内部阴极发光(CL)图像

4.3.4 锆石U-Pb年龄

4.4 LA-ICP-MS锆石Hf同位素组成

4.4.1 锆石Hf同位素示踪原理及优势

4.4.2 实验结果

4.5 磷灰石元素组成

4.6 硫同位素组成

第五章 讨论

5.1 成岩成矿时代

5.2 岩石成因

5.2.1 结晶分异还是部分熔融?

5.2.2 下地壳部分熔融还是俯冲洋壳部分熔融?

5.3 矿床成因及展望

5.4 大地构造环境与成矿意义

5.4.1 大地构造环境

5.4.2 铜-金成矿指示意义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徐淮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郯庐断裂带的西部,研究区内构造作用复杂,断裂构造广泛展布,分布众多相关矿床,其矿床主要是以弧形方向沿北东向断裂带展布,带内发育铁、铜、金等己探明的20多个矿床。矿床的形成在时间空间上和燕山期岩浆岩有直接联系。燕山期岩浆岩具有高Sr低Y等典型埃达克岩的特征,被判定为埃达克岩。
  本次研究对中国东部徐淮地区的一典型铁铜金矿床(利国矿床)及其中生代侵入岩体(利国岩体)进行了全面的地质研究和分析,主要包括野外的考察采样,岩石矿物薄片显微镜观察,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分析,LA-ICP-MS的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磷灰石电子探针测试和LA-ICP-MS微量元素组成,及硫化物矿石S同位素组成分析,通过这些手段来研究岩石和矿床成因和地质意义。
  岩石分析样品主要采自与矿床相关的岩浆岩,分析结果显示:利国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玢岩,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大部分样品具有高SiO2,高Na低K,其中K2O/Na2O为0.46~0.89,高Mg#(平均62)的特征,样品的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配分图解显示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Th等高场强元素,样品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图解呈现明显的右倾型,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其中LREE/HREE为5.91~9.55,LaN/YbN为5.78~12.51,无明显负Eu异常,Eu/Eu*比值为0.79~1.08,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典型的埃达克岩基本一致,其较高的SiO2性质表明其为高硅埃达克岩(HSA)。结合其脱耦的Sr/Y-(La/Yb)N特点及其Sr-Nd同位素特征说明该岩石样品形成于俯冲板片以及少量沉积物的部分熔融。锆石的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其中两个样品年龄分别为16LG01:131.4±1.5Ma(MSWD=0.35,n=12),16LG02:130.8±1.8Ma(MSWD=0.63,n=13),属于早白垩纪。其形成时代与当时中国东部大规模岩浆活动相一致。
  对样品中的磷灰石微量元素分析中显示其是由岩浆分异形成的,稀土元素特征也表明受到了幔源岩浆流体活动的影响,而其较高的δEu值(平均0.45)说明岩浆在演化过程所处的构造环境属于相对开放型的,而且氧逸度也比较高。对黄铁矿和黄铜矿矿石矿物S同位素分析显示,其同位素分布特征表现出很直观的塔式分布特点,表明不同矿石矿物在形成过程中没有外来硫的加入,均属于同一硫源,另外其较低的δ34SV-CDT(1.1‰)表明该区矿床形成时的矿石矿物硫的主体应该来自岩浆-热液系统。锆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显示其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其高的Eu/Eu*值和较高的Ce(Ⅳ)/Ce(Ⅲ)值也都表明岩浆形成时氧逸度比较高,为铜金富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燕山期岩浆岩成因与相关的铁铜金矿床成矿机制可以用洋壳俯冲的模型来解释,古太平洋板块与中生代向中国东部的斜向俯冲,可能伴随着洋脊俯冲,在130Ma时洋壳俯冲到达徐淮地区,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应该具有相对偏高的铜含量,形成富含铁铜金的埃达克质岩浆岩。另外,洋壳在俯冲过程中带来的大量流体会产生高的氧逸度,利于氧化并分解地幔富集的硫化物,进而方便Cu、Au等亲硫元素进入熔体,在地壳表层富集成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