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市公司风险导向审计中风险评估有效性问题研究
【6h】

上市公司风险导向审计中风险评估有效性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目 录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创新点及不足

第 2 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风险导向审计相关概念

2.1.1 审计失败的概念

2.1.2 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2.2 审计风险理论

2.2.1 审计风险的概念

2.2.2 审计风险模型

2.3 风险导向审计中风险评估的相关概念

2.3.1 风险评估的概念

2.3.2 风险评估有效性的概念

2.3.3 风险评估有效性的判定标准

2.3.4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4 其他相关理论基础

2.4.1 审计主体风险偏好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系统论和战略论

2.4.4 理性经济人假设

第 3 章 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审计程序应用现状分析

3.1 我国上市公司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现状

3.1.1 管理层舞弊案频发

3.1.2 审计失败频现

3.2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3.2.1 发展进程

3.2.2 侧重点变化

3.2.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流程

3.2.4 风险评估审计程序失效导致审计失败

3.3 风险评估审计程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3.1 风险评估程序落实不到位

3.3.2 未保持职业审慎及职业怀疑

3.4风险评估失效的原因

3.4.1 外部相关风险因素

3.4.2 会计师事务所主体因素

3.4.3 被审计单位自身因素

第 4 章 案例分析

4.1 欣泰电气审计案例介绍

4.1.1 欣泰电气

4.1.2 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

4.2 欣泰电气审计案例风险评估审计程序的有效性分析

4.2.1 兴华对欣泰电气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分析

4.2.2 兴华对欣泰电气检查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分析

4.2.3 兴华对欣泰电气风险评估有效性的总体评价

4.3 超日太阳审计案例介绍

4.3.1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3.2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

4.4 超日太阳审计案例风险评估审计程序的有效性分析

4.4.1 对超日太阳重大报错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分析

4.4.2 大信对超日太阳检查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分析

4.4.3 大信对超日太阳评估有效性小结

4.5 欣泰电气和超日太阳审计案例对比分析

1. 案例选取的原因

2.案例的相关性与联系

3.两个案例的不同点

4. 案例分析结论

第 5 章 启示及建议

5.1 改善外部审计环境

2. 增强审计制度建设,完善审计服务市场

3. 优化审计委托模式,确保事务所独立性

4. 健全法律制度建设,积极发展会计政策

5.2 改善事务所内部管理环境

1. 健全执业质量管理制度,完善“风险评估”有效性判定体系

2. 加强工作能力培训,提高审计人员职业素质

5.3 加强信息化建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案件的频频发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传统的审计方法越来越无法满足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于是,国内的审计机构开始学习使用国外的风险导向审计。然而,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的应用过程中,效果并不如想象中理想,风险评估失效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出现了诸如风险评估程序落实不到位、注册会计师未保持职业审慎及职业怀疑等问题,导致审计失败。因此,基于“风险评估”有效性的判定标准尚未明确的现状,如何通过具体的实践和探索,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构建、完善“风险评估”有效性判定体系,合理评价事务所“风险评估”的有效性,提高审计质量,从而遏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规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在理论介绍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演绎归纳法,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对已有的研究观点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学者对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指标评价体系等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并对己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在案例研究部分选取中国资本市场第一家因欺诈发行而退市的公司——欣泰电气,以及打破了中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成为中国首例公司债违约事件主体的——超日太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家公司的审计案例以及风险评估审计程序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将审计有效的超日太阳与审计失败的欣泰电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风险评估”审计程序的有效性是如何实现的,并结合我国特有的经济制度背景,为构建、完善“风险评估”有效性判定体系提供了部分案例佐证。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为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中风险评估的有效性,一是要通过“改善外部监管环境,落实个人奖惩机制;增强审计制度建设,完善审计服务市场;优化审计委托模式,确保事务所独立性;健全法律制度建设,积极发展会计政策”来改善外部审计环境。二是要通过“健全执业质量管理制度,完善‘风险评估’有效性判定体系;加强工作能力培训,提高审计人员职业素质”来改善事务所内部管理环境。三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会计师事务所与证监会之间的合作效能来充分获取企业信息,建立相应的信息处理机制,为后续进行风险评估打下良好的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谢佳利;

  •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学科 MPAcc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林楚彬;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上市公司,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