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速磁浮列车线缆的雷电间接效应耦合特性研究
【6h】

高速磁浮列车线缆的雷电间接效应耦合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 雷电对高速磁浮列车的危害

1.1.2 高速磁浮列车雷电防护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标准选定

1.2.2 飞机雷电间接效应研究方法发展与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速磁浮列车雷电间接效应理论分析

2.1 雷电电磁脉冲瞬态场耦合模型

2.1.1 Taylor方法

2.1.2 Agrawal方法

2.1.3 Rachidi方法

2.1.4 Rusck方法

2.2 雷电的基本特性

2.2.1 雷电类别

2.2.2 雷电过程

2.3 雷电流波形

2.4 高速磁浮列车雷电防护研究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磁浮列车雷电间接效应仿真分析

3.1 高速磁浮列车外部雷电环境分析

3.1.1 建模方法

3.1.2 仿真分析与计算

3.1.3 典型工况分析结果

3.1.4 小结

3.2 雷电间接效应线缆耦合仿真分析

3.2.1 仿真理论介绍

3.2.2 雷电效应模拟

3.2.3 仿真环境建立

3.2.4 仿真结果

4.1.1 设计原理

4.1.2 冲击电流发生器仿真设计

4.1.3 设备各部分参数

4.1.4 冲击电源操控方案

4.2 雷电间接效应试验方案与布局

4.2.1 试验对象

4.2.2 试验样品与设备

4.2.3 试验原理

4.2.4 试验方案

4.2.5 试验步骤

4.2.6 测试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工作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出行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交通工具也变得更加智能化;作为铁路运输方式,行驶速度安全可靠地提高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目前普通轮轨列车运营速度已有明显提到,但进一步的提速由于受到轮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影响,使得能效比有限,因此以磁悬浮技术作为支撑的高速常导磁浮列车成为近年来备受各国关注的研究课题。  磁浮列车属于复杂电子电力系统,其高速运行时与轮轨无接触,且列车上方没有类似动车组一样的防护屏蔽措施,接地结构也与普通轮轨列车大相径庭。磁浮列车运行时,易受到雷电的侵害,从而对列车上配备的复杂精密的测量、监控、通信等电子设备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雷电频谱范围宽,功率巨大,电磁渗透存在多种路径方式,脉冲能量几乎无孔不入,严重威胁列车设备的正常工作进而危害磁浮列车的安全运行。车载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由于雷电电磁脉冲的影响,会在内部线缆上产生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压,对车载设备造成不同程度损伤。为了提高高速磁浮列车的雷电防护能力,论文仿真分析了磁浮列车的雷击附着点及分离点,确定雷电流在车体上的注入点及车体过压击穿时雷电流泄流点,在此基础上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分析在雷电流作用下,高速磁浮车的线缆类型、线缆屏蔽层接地方式、线缆位置等对线缆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耦合特性的影响。最后搭建高速磁浮列车线缆耦合实验平台,根据SAEARP5416中脉冲电流法对雷电流下磁浮列车线缆间的耦合特性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与理论仿真分析基本吻合。本课题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分析研究了雷电电磁脉冲瞬态场耦合模型,基于四种场线耦合的方法推导了雷电电磁脉冲在线缆上产生的感应电压与感应电流。并且理论分析了雷电形成机理以及雷电击中磁浮列车的整个物理过程。  (2)通过电磁仿真软件对磁浮列车在遭受雷击时瞬态电磁环境,进行仿真模拟,以确定磁浮车的雷电附着点与分离点,该研究有助于分析雷电击中车体前的整个物理过程,确定雷电流的泄流路径。  (3)对高速磁浮列车受到雷击时引起线缆耦合电压和电流等雷击间接效应开展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及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线缆贴近车体位置布线、屏蔽线缆双端接地的方式能够有效抑制磁浮列车内部线缆耦合电流,整个研究对磁浮列车雷电间接效应防护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