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资源环境视角下淮河流域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
【6h】

资源环境视角下淮河流域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

第三节 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综述

第一节 产业定义及分类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经典理论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及优化理论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章 淮河流域工业结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淮河流域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淮河流域工业资源环境现状

第四章 淮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第一节模型选取

第二节 指标体系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淮河流域工业环境效应研究

第一节 资源约束下的大气环境效率测算

第二节 淮河流域工业大气环境空间效应研究

第三节 结论启示

第六章 淮河流域工业能源消费空间效应研究

第一节 工业能源消费空间计量分析

第二节 结论启示

第七章 淮河流域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主导产业

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三、建立内部产业协调机制

四、强化流域间政府的作用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一直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论题之一,也是各国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确定合适的产业转型方向,有助于产业的合理升级,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现有的区域产业结构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何让传统的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让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将会是产业经济学需要长期研究的话题。现有的研究中,对区域的产业转型研究大到国家,小到某个地市,但是单单对淮河流域的产业转型,尤其是工业转型研究偏少。工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协调发展淮河流域的工业经济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淮河流域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流域城市群,现今正面临着工业经济转型的问题。流域经济现阶段已经很受关注,诸如“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等,把淮河流域作为一个经济带整体进行研究,是基于流域矿产资源的天然关联属性和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强的趋势,所以以淮河流域的工业转型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  以淮河流域四个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林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五个方面对淮河流域2006-2010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全面的评价说明,发现盲目追求经济的平衡增长,必然使资源匮乏的地区在短暂增长之后使得长期的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而且超过阈值的高强度增长对淮河流域要素造成的浪费也是不可逆的。基于此,我们对流域经济关系的研究就不应再是单纯的平衡增长或不平衡增长,而更应该是如何促使流域经济能在流域性要素条件基础上实现要素适宜度不断提高。  通过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以淮河流域3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Matlab2010b等软件,通过利用经济学和空间统计学方法,对2000年以来淮河流域资源和环境效应的时间和空间演化规律与特征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其空间效应做了具体的说明。研究发现2000-2010年淮河流域的大气质量变量SO2排放和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通过实证结论显示淮河流域工业对本地区环境要素的利用效率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也说明淮河流域的环境规制不健全导致中国的环境效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在现阶段淮河流域工业发展仍应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主导,同时改善资本环境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促进淮河流域工业结构的良性发展;我们还注意到单纯的以能源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以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将来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能源枯竭问题。所以转变工业的结构方式,发展绿色、清洁能源消费产业,实现集约型工业经济将是淮河流域未来工业转型发展的方向。  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要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鼓励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同时为了加强淮河流域经济群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区域间的产业内部互助协调作用和强化政府之间的作用,加快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充分挖掘各自的优势,促进特色经济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