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别造山带宿松群锆石u-Pb年龄和Nd同位素组成:物源和地壳演化
【6h】

大别造山带宿松群锆石u-Pb年龄和Nd同位素组成:物源和地壳演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宿松群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质背景

2.1 大别苏鲁造山带变质单元划分

2.2 大别苏鲁造山带岩石分布特征

2.3 华南板块形成和演化

2.3.1 华南板块的形成

2.3.2 板块与华夏板块的碰撞拼合

2.3.3 江南造山带构造-岩浆演化

2.4 宿松杂岩概况

2.5 南大别和宿松杂岩变质温压条件

2.6 宿松群南部张八岭群变质条件

第三章 样品分析方法

3.1 全岩粉末样品制作和锆石分选

3.2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

3.3 Nd同位素分析测试

3.4 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测试

3.4.1 锆石靶制作和阴极发光图像采集

3.4.2 锆石LA-ICP MS 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

第四章 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4.1 岩相学特征

4.2 地球化学特征

4.2.1 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2 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五章 宿松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特征

5.1 锆石形态学特征

5.2 锆石LA-ICP MS U-Pb定年

5.3 锆石微量元素特征

第六章 讨论

6.1 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地壳演化和物源

6.1.1 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岩浆岩分布和地壳演化

6.1.2 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变沉积岩物源

6.2 宿松杂岩物源特征和地壳演化

6.2.1 宿松变沉积岩物源特征

6.2.2 宿松群岩浆岩源区演化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宿松群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大别山南麓地区,北面与南大别低温榴辉岩带毗邻被太湖马庙断裂带所分割,南面以襄樊-广济断裂带为界。宿松群形成于新元古代大致时间为750 Ma前后,跟825~740Ma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在扬子板块引发的陆内裂谷作用有关,期间伴随弧后盆地的形成,并经历后期的沉积作用。宿松群岩石类型复杂总的来说主要由变沉积岩和变岩浆岩两大类岩石组成,其物源组成比较复杂。本次研究选取了宿松变质地体的片岩、片麻岩、变花岗岩和变基性岩样品,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定年,锆石REE,全岩主微量元素和全岩Nd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对片岩JH-13-02碎屑锆石U-Pb年龄范围在2836 Ma到1532Ma,主要集中在2500 Ma附近,片岩JH-13-03碎屑锆石U-Pb年龄范围在2424 Ma到1069Ma,主要集中在2000Ma附近。变花岗岩JH-13-05加权平均年龄为754±15Ma,片麻岩JH-13-06年龄主要集中在767±18Ma,所有样品的锆石Th/U大于0.1可见到清晰的岩浆振荡环带显示典型的岩浆锆石成因特征,锆石亏损LREE富集HREE,并且具有不同程度Ce的正异常和Eu的负异常。全岩主量元素特征;片岩具有较高的Al2O3和Na K含量,片岩SiO2含量57.2%~77.1%。变基性岩SiO2含量在45.6%~50.8%。全岩REE特征显示富集LREE亏损HREE,片岩和片麻岩具有Eu的不同程度负异常,变基性岩LREE和HREE分异较低不具有Eu的异常。片岩和片麻岩微量元素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h、Th、Ba亏损Nb、Sr元素。变基性岩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Nb、Sr亏损不明显。片岩和片麻岩的初始εNd值变化在-12.0至-2.8之间,Nd模式年龄TDM为1.6-3.1 Ga,变基性岩初始εNd值变化在-9.3到1.9,TDM范围是1.6到2.1 Ga。相比海州群云母片岩初始εNd值-2.8到-8.8,TDM为2.1-2.4 Ga较为单一的沉积物源,宿松群物源复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