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论王国维悲观主义生命美学对人生痛苦的解读——以《红楼梦评论》为例
【6h】

浅论王国维悲观主义生命美学对人生痛苦的解读——以《红楼梦评论》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对象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存在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的阙如。“生生不已”的伦理崇拜之下,是对个体生命体验的漠视。王国维融合德国经典美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开辟中国生命美学之先河,以人本主义的精神审视人生的悲苦之美。
  人生之苦痛在于有欲,苦痛之解脱在于破欲,破欲的途径在王国维的生命美学中又有着宗教的与文艺的、优美的与壮美的性质之别。王国维以《红楼梦》为例,剖析人生痛苦的根源以及解脱之道。不同的解脱方式也有着不同的美学意境。其《红楼梦评论》的写作,深受叔本华生命意志论的影响。这部著作是他以西方哲学之壳行批判东方“乐天”审美趣味之实,反讽中国文化生生不已的生命体验形式,主张将人生消沉、悲剧、凄美的一面纳入审美体系。
  王国维从西方继承了基本的美学思想,改造康德与叔本华的“审美无利害性”与“崇高”论,提出“优美”与“壮美”、“眩惑”等美学范畴,将“悲剧”概念引入中国,称《红楼梦》为“悲剧中之悲剧”。在对人生痛苦解读的同时,王国维完成了对叔本华的批判,因为人生痛苦的美学与伦理困境得出“解脱之事终无可能”的结论,并最终放弃了叔本华与哲学研究。王国维自沉事件众说纷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但从他对《红楼梦》的解读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自杀并不与其学说相悖,而是及其融洽地成为其美学实践的一部分。
  本文以《红楼梦评论》为例,解析王国维生命美学思想诞生的时代与理论背景及其对人生痛苦的思考路径,并揭示王国维生命美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