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失信被执行人权利保护--基于失信惩戒性质的探讨
【6h】

失信被执行人权利保护--基于失信惩戒性质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0导论

0.1问题的起源

0.2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

0.4论文创新点和不足

1.失信被执行人权利与失信惩戒的关系

1.1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缘起

1.2失信惩戒的运作方式

1.3影响失信被执行人权利的具体规范

2.失信被执行人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失信惩戒的性质辨析

2.1.1失信惩戒的措施属性与制定定位存在偏差

2.1.2各理论辨析

2.2失信惩戒实施的主要问题

2.2.1纳入程序标准不清晰

2.2.2惩戒方式超限执行

2.2.3名单存在退出不能

2.2.4程序救济方式单一

2.3成因分析

2.3.1外部原因

2.3.2内部原因

3.失信被执行人权利保护的完善

3.1明确界定失信惩戒的性质

3.2确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价值取向

3.3健全限制性执行措施

3.4 完善失信被执行人的权利救济机制

3.5构建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一直面临着“执行难”问题的巨大挑战。为解决“执行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2017修订)》(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等系列司法解释及规范文件,构建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基本模式。但在当前的失信惩戒实践中,失信惩戒机制呈现出对失信惩戒措施法律性质理解偏颇,执行措施超过应有限度,涉嫌侵犯被执行人正当权益等问题。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偏向于对申请执行人的权利保护、功利化追求执行效果、忽视被执行人的正当权益,从实现公平正义的角度上看具有保护失衡的嫌疑。当前失信惩戒措施一经实施对被执行人的权利限制明显,甚至可能超限影响被执行人基本权利,故必须健全失信被执行人的正当权利保护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本文通过从理论与实际出发,运用实证分析与理论整合等方式,以期对保护失信被执行人正当权利提出一点管见。  本文包括四部分:导论部分,讨论了失信被执行人权利的含义、保护的问题缘由及意义,并对失信惩戒的正当性、失信惩戒的边界、如何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正当权利进行保障等三方面的研究意见进行了归纳。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并说明了对失信惩戒性质的辨析创新和论文不足之处。  文章第一部分,总结了失信被执行人权利与名单制度的关系,包括名单制度的缘起,名单制度的运作方式,以及名单制度的具体规范。从逻辑关系上阐述名单制度建立的背景和价值,实施失信惩戒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影响在法律规范上的体现。  文章第二部分,对失信被执行人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分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行惩戒的性质辨析,失信惩戒的具体操作问题、内外两方面成因分析三部分。通过理论辨析失信惩戒的措施属性与制定定位上存在偏差,提出当前失信惩戒是限制性间接强制执行措施的性质,阐述纳入程序上标准不清晰、惩戒方式上超限执行、退出机制上退出不能、程序救济上方式单一等方面的内外部问题,造成了对失信被执行人权利的损害。  文章第三部分,对失信被执行人权利保护的完善进行了讨论,提出应当正确界定失信惩戒的执行措施性质,明确失信惩戒的价值取向,完善限制性执行措施具体规范,健全失信被执行人的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失信人信用修复机制等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