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BP的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评价
【6h】

基于BP的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2选题意义

1.3相关文献综述

1.3.1国外研究综述

1.3.2国内研究综述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4.3研究路线

第二章研究对象及相关理论

2.1研究对象确定

2.2研究区域确定

2.3.1生态安全理论

2.3.2海洋生态系统理论

2.3.3海洋生态安全理论

2.3.4生态预警理论

2.3.5耗散结构理论

2.4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研究方法

2.4.1 ISM解释结构

2.4.2熵权法

2.4.3层次分析法

2.4.4综合指数评价

2.4.5 BP神经网络

第三章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现状

3.1.1海洋自然概况

3.1.2海洋生态环境概况

3.1.3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3.2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

3.2.1生物生存环境恶化

3.2.2海洋沉积物增多

3.2.3海水富营养化严重

3.2.4贝类质量下降

3.2.5赤潮危害

3.3 ISM模型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3.1影响浙江海洋生态安全因素

3.3.2影响因素有向连接图及构造矩阵的构建

3.3.3影响因素的可达矩阵

3.3.4多级递阶结构示意图

3.3.5影响因素的确定

3.3.6小结

第四章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研究及分析

4.1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研究指标体系构建

4.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指标体系

4.2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4.2.1层次分析法权重指标的确定

4.2.2熵权法指标权重的确定

4.2.3综合指标权重的确定

4.3小结

第五章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浙江海洋生态环境安全评价

5.1 BP神经网络海洋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体系

5.2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等级划分及指标阈值确定

5.2.1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等级划分

5.2.2海洋生态环境安全指标阈值确定

5.3 BP神经网络设计

5.3.1神经网络层数确定

5.3.2隐含层神经元数量确定

5.3.3无量纲化处理

5.3.4BP神经网络训练

5.4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等级确定

5.5安全等级评价与分析

5.6结论与对策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在海洋生态环境安全方面给予了较高的关注,我国也在十九大提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道路。浙江省虽然整体面积占全国比重不大,但海域辽阔,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1/3位居首位,滩涂资源为全国第三。依靠以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沃的海洋资源,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在2017年突破7600亿元,与此同时,对海洋生态环境安全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尤其在“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地区经济社会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以来,更加凸显了对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必要性与意义。  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评价以浙江省行政划分区域内的海域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7年十年的海洋相关数据,利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和海洋生态学相关理论对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筛选与界定。从海洋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和干扰因素三个方面选取了30个基础指标构建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结合的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并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得到2007-2017年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处于安全范围内的三级安全级别,且近期内安全等级变化良好,距离二级安全等级仅为0.022。但若除去干扰因素的影响,海洋承载能力则快接近“饱和”状态,需要引起人们对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关注。并在以上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防止海洋污染,恢复海洋生态,健全海洋预警机制,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为主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