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岩石学特征及其古地温研究
【6h】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岩石学特征及其古地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引言

1.1选题依据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研究区地理位置

2.2研究区构造演化史

2.3地层划分和对比

3 须家河组岩石学特征

3.1 岩石类型

3.2 碎屑成分特征

3.3成岩作用研究

4 须家河组地球化学特征

4.1样品采集

4.2实验与测试方法

4.3主量元素特征

4.4稀土元素特征

4.5微量元素特征

4.6构造环境的判别

5 须家河组古地温研究

5.1古地温研究方法

5.2研究区适用条件

5.3自生绿泥石古地温计算及其古地温梯度

5.4古地温计算方法对比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及其说明

展开▼

摘要

位于扬子古板块上的四川盆地,是一个多旋回叠合沉积盆地,在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印支造山运动的作用下,导致了四川盆地形成了如今“三坳围一隆”的沉积-构造格局。  基于野外实测剖面、岩芯描述、薄片分析的工作上,结合岩芯有关数据、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等资料,来探讨川中区域须家河组的地层、沉积-岩石学特征;并重点从沉积成岩作用角度来对研究区进一步的论述,为预测川中有利储层位置,起到有利的帮助;最后根据粘土矿物自生绿泥石的古地温计算方法,得出该地区的古地温及其梯度演化,为沉积盆地恢复热演化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得出以下认识:  (1)研究认为,川中区域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储层岩石类别,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对其中砂岩类别碎屑组分的分析辨别,发现石英多以单晶石英呈现,其次为燧石,另有多晶石英出现;长石总的含量较低,以钾长石和斜长石为主;岩屑含量较高,在研究区内三大岩屑类别都有出现。沉积岩岩屑含量最多,次为变质岩岩屑,岩浆岩岩屑含量相对最少;  (2)由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得出,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总体上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点;由须二段和须四段稀土标准配分模式曲线看出,它们基本相似,须六段的配分模式和前两者相比,显现出较大的差异,可能指示该层位的物源与须二段和须四段的物源,来自不同地方;通过主量元素相关投图分析,可以看出,整体上须家河组的沉积环境,表现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环境;  (3)经过大量薄片分析鉴定,发现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砂岩,经历了相似的成岩演化过程,并探讨了有关成岩作用特点,如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同时建立了孔隙演化史,识别出5个主要成岩相,认为绿泥石-硅质胶结、溶蚀硅质胶结是两个有利的成岩相,可为以后预测有利储层提供帮助;  (4)根据须家河组砂岩中,比较富集自生绿泥石这一情况,采用粘土矿物-自生绿泥石化学成分温度计,得出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在157~243℃,平均温度在165~231℃;由特定公式计算结果,结合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古地温梯度图解中,可以看出样品相关性较好,其古地温梯度为34℃/Km,与常用的古地温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得出与前人采用不同方法研究的结果相符,可为研究我国沉积盆地热历史演化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