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浙江红山茶观赏性状优良单株的选择及光合特性研究
【6h】

浙江红山茶观赏性状优良单株的选择及光合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浙江红山茶的资源分布

1.2 浙江红山茶的应用价值

1.2.1 浙江红山茶的经济价值

1.2.2 浙江红山茶的生态价值

1.2.3 浙江红山茶的观赏价值及园林应用

1.3 浙江红山茶的引种驯化

1.4 浙江红山茶的观赏性状研究进展

1.5 优良单株选择的研究

1.6 山茶光合特性的研究进展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浙江红山茶观赏性状优良单株的评价指标及选优方法

2.1.1 浙江红山茶观赏性状优良单株的评价指标

2.1.2 浙江红山茶优良单株初选的方法

2.1.3 浙江红山茶单株综合评价方法

2.2 光合特性的材料与方法

2.2.1 光合特性的材料

2.2.2 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测定

2.2.3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2.2.4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3 数据与统计

2.3.1 浙江红山茶观赏性状优良单株的综合评价

2.3.2 光合特性的数据与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浙江红山茶变异性状观赏单株的选择

3.2 浙江红山茶初选优良单株的主成分分析

3.3 浙江红山茶观赏性状综合评价

3.4 光合日变化的测定

3.4.1 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3.4.2 蒸腾速率日变化

3.4.3 气孔导度日变化

3.4.4 胞间CO2浓度日变化

3.4.5 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3.4.6 叶温日变化

3.4.7 环境因子日变化

3.5 光响应曲线

3.6 叶绿素含量分析

3.7 净光合速率与叶片叶绿素指标的相关分析

3.8 浙江红山茶净光合速率(Pn)与生理、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3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选浙江红山茶优良单株观赏性状调查记录表

附录2 浙江红山茶变异性状观赏单株的经纬度及海拔

附录3 浙江红山茶观赏性状综合评价后决选的35株优良单株的经纬度及海拔

附录4 浙江红山茶变异性状观赏单株图片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树型、花、叶、果皆可观赏,对多种有害气体具有抗性及吸收能力,且是良好的防火树种,四季常青,绿量大,适应性强,符合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的要求。目前浙江红山茶还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且出现一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变异植株,本研究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浙江红山茶观赏性状优良单株进行选择评价,并对引种应用到城市园林绿化上的浙江红山茶单株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为浙江红山茶在园林绿化中得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调查了浙江丽水地区缙云县及景宁县的10个浙江红山茶的分布点,用单株选择法直接选择出在树姿、叶形、花型、花色、花期及果形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自然变异类型植株。选出了垂枝形、披针叶形、花型半重瓣型、托桂型,花色粉色、白色、复色,花期早型、晚型,花径微型、小型、大型及葫芦果形的观赏植株共58株。   2.以浙江丽水地区132株初选浙江红山茶单株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10个观赏性状进行分析及评价。将原10个观赏性状综合为5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4.923%,以这5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重,并结合各观赏性状相关矩阵的特征向量,建立观赏性状评价模型,评选出最优的35株优良单株。   3.对城市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浙江红山茶、油茶(Camellia oleifera)及红山茶(Camellia japonica)三种观赏山茶的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浙江红山茶与红山茶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宽大的“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9:00左右,分别为5.02μmolCO2·m-2·s-1、4.59μmolCO2·m-2·s-1。油茶呈“双峰型”曲线,存在光午休现象,其第一次峰值出现在9:00左右,峰值为5.79μmolCO2·m-2·s-1,次峰值出现在13:00左右,峰值为4.63μmolCO2·m-2·s-1。②浙江红山茶、油茶、红山茶三种观赏山茶的光补偿点分别是32.8、40.1和31.1μ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是847、949和800μmol·m-2·s-1。③浙江红山茶、油茶、红山茶三种观赏山茶的总叶绿素分别为3.2316、3.5999和2.1407mg·g-1。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a、总叶绿素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b、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4.浙江红山茶的净光合速率与其生理、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是: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