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档案馆数字化信息利用方式研究
【6h】

高校档案馆数字化信息利用方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创新之处

第2章 高校档案馆数字化信息利用方式概述

2.1 服务方式及特点

2.1.1 服务方式智能化

2.1.2 服务资源的数字化、虚拟化

2.1.3 文档管理一体化

2.2 服务用户及特点

2.2.1 用户概述

2.2.2 用户需求类型

第3章 高校档案馆数字化信息利用方式中的问题

3.1 客观的信息化程度局限

3.1.1 信息技术及工具

3.1.2 智能化等技术手段

3.2 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局限

3.2.1 档案工作者知识和技术水平

3.2.2 服务者和利用者心理状况

3.3 信息“滥传”问题

3.3.1 信息保密性和信息非法利用问题

3.3.2 信息传播中的歪曲、失实

第4章 研究高校档案馆数字化信息利用方式的理论基础

4.1 知识管理理论:档案馆人员怎样提供知识产品和进行知识服务

4.1.1 知识管理理论的含义

4.1.2 高校档案馆与知识管理

4.1.3 知识管理理论在高校档案馆数字化信息利用中的指导意义

4.1.4 应用知识管理理论提高高校档案馆信息利用效率

4.2 SNS 理论:非涉密档案信息传播方式

4.2.1 什么是Web2.0 体系下的SNS 理论

4.2.2 WEB2.0 时代如何依据SNS 理论进行非涉密档案信息传播

4.3 把关人理论

4.3.1 把关人理论的实质

4.3.2 把关人的构成和价值标准

第5章 高校档案馆数字化信息利用方式理想模型及具体策略

5.1 模型要素及流程

5.1.1 用户群分析

5.1.2 不同用户群的需求挖掘

5.1.3 针对需求选择个性化的传播方式

5.1.4 档案馆对知识产品的加工

5.1.5 档案馆提供知识服务(个性化传播)

5.1.6 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把关

5.1.7 效果反馈

5.2 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具体策略

5.2.1 面向档案用户的知识管理

5.2.2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信息素养

5.2.3 个性化传播策略

5.2.4 把关策略

5.3 实例分析:数所高校档案馆数字化信息利用方式及其策略

第6章 高校档案馆数字化信息利用服务发展趋势

6.1 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

6.1.1 用户需求内容的变化

6.1.2 用户需求形式的变化

6.2 服务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高校档案馆的建设手段也逐渐完善。在数字化信息利用方面,越来越多的档案用户使用并习惯于依靠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与浏览,习惯于接受档案馆推送的个性化信息,习惯于运用Web2.0手段如博客或虚拟社区传播已解密的档案或档案资料加工品信息。高校档案部门应运用人工智能及模糊工具深入研究客户,并建立与数字化环境相匹配的人性化服务模式,满足用户的信息利用需求。高校档案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利用尚存在一系列问题:落后的服务方式、利用者知识水平局限、信息的滥传、误传等,本文从高校档案馆数字化信息利用的实际问题出发,运用传播学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研究的成果,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综合信息利用过程中的多个要素和流程,提出高校档案馆信息利用的理想模型,并以不同类型的高校为例制定出利用服务的具体策略(用户管理策略、工作人员管理策略、个性化服务策略等),力求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资源的价值。通过对目前高校档案馆数字化信息服务现状的分析,特别是通过与其他领域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高校档案馆在这一方面的差距并能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现有的相关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参照知识管理的运作模式,根据高校档案馆的自身特点,设计出用户需求分析和多种个性化服务的模式:个性化信息定制、个性化信息推送等,并提出评估指标。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在高校档案馆个性化服务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诸如用户研究、用户隐私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其中高校档案工作者服务意识的转变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只有高校档案工作者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才能保障高校档案馆个性化服务的顺利实施,才能实现高校档案资源“服务高校和社会”的理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