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堕距现象及对策研究——以昆明市L乡为例
【6h】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堕距现象及对策研究——以昆明市L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对乡村文化的相关研究

1.2.2 国外对乡村文化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以乡村文化建设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2.1 基本概念

2.1.1 文化与乡村文化

2.1.2 美丽乡村建设

2.2 文化堕距理论

2.3 软实力理论

2.4 乡村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

第三章 昆明市L乡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堕距现象

3.1 昆明市L乡概况

3.2 昆明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3.3 昆明市L乡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堕距现象

3.3.1 乡村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失调

3.3.2 乡村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失调

第四章 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堕距现象的主要成因

4.1 适应文化的惰性

4.2 新适应文化传播的长期性

4.3 社会的异质性

第五章 美丽乡村建设中缩小文化堕距的对策

5.1 长远布局、特色产业促进乡村物质文化

5.1.1 加快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5.1.2 持续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转型

5.1.3 突出乡村地域特色景观建设

5.2 政府主导、切合实际创新乡村制度文化

5.2.1 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健全法规政策保障机制

5.2.2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3 以人为本、培育新常态下的乡村精神文化

5.3.1 推动乡村教育改革,促进城乡文化融合

5.3.2 转变思路多措并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5.3.3 构建新型人际关系,增强农民的幸福感

5.3.4 凝聚乡贤的力量,鼓励社会组织的参与

5.3.5 新媒体、新思路引导乡村文化自觉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社会转型过程中,在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技术变革的推动下,我国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日渐提升,物质文化得以迅速发展;乡村的村容村貌和环境状况正悄然发生着巨变。美丽乡村建设顺应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而乡村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和政府的重视,制度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于非物质文化的惰性使然,相应的新的乡风民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却并没有能够及时的建立起来;物质文化与适应文化变迁速度的时差引起文化的失调,产生文化堕距现象。文化失调长期存在就会导致社会冲突,进而引发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构建与经济“硬实力”相协调、相促进的文化“软实力”,是当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目标。  本文开篇概述了所涉及到的主要相关概念、理论和文化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意义;介绍了昆明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从物质文化与适应文化的失调、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失调两个层面,梳理了昆明市L乡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堕距现象。紧接着,分析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文化堕距的基本原因。最后,针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呈现出的文化堕距现象,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在物质层面上,发挥各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以文化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拉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度层面上,政府应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推动村庄的长远规划和布局;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规范人们的行为并保障其合理的权益不受侵犯。在精神层面上,推进乡村教育改革,树立生态发展意识,构建新型乡村人际信任关系,满足乡村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举措来促进乡村文化调适,消减文化堕距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将有助于打造具有“乡愁”的外“美”内“秀”的美丽乡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