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北丹江口库区滨水植被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截留效应研究
【6h】

湖北丹江口库区滨水植被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截留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滨水植被缓冲带研究进展

1.2.1概念

1.2.2结构

1.2.3功能

1.2.4净化机理

1.2.5影响因素

1.3研究内容

1.3.1滨水植被缓冲带植物群落特征

1.3.2滨水植被缓冲带面源污染物分布特征

1.3.3滨水植被缓冲带类型与宽度对径流污染物的截留效应

1.3.4滨水植被缓冲带坡度对径流污染物的截留效应

1.4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2.1.1地理位置

2.1.2土壤分布特征

2.1.3气候水文特征

2.1.4植被类型

2.1.5社会经济及农业管理概况

2.2研究方法

2.2.1样地设置与调查

2.3.2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

2.3.3模拟实验地表径流采集

2.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滨水植被缓冲带植物群落特征

3.1.1物种组成

3.1.2群落土壤物理性质

3.1.3群落土壤化学性质

3.1.4小结

3.2滨水植被缓冲带面源污染物分布特征

3.2.1土壤氮分布特征

3.2.2土壤磷分布特征

3.2.3土壤钾分布特征

3.2.4小结

3.3滨水植被缓冲带类型与宽度对径流污染物的截留效应

3.3.1全氮的截留效应

3.3.2铵态氮的截留效应

3.3.3硝态氮的截留效应

3.3.4全磷的截留效果

3.3.5小结

3.4滨水植被缓冲带坡度对径流污染物的截留效应

3.4.1全氮截留效应

3.4.2铵态氮截留效应

3.4.3硝态氮截留效应

3.4.4全磷截留效果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4.2讨论

4.3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 谢

展开▼

摘要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柑橘种植业是丹江口库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生产过程中,会施撒大量的化肥。丹江口所在的十堰地区每年大致使用1.0×106t左右的化肥,且利用率很低,大约只有30%~40%,导致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本试验于丹江口库区龙口林场开展,选择库区5种典型林分类型,分别为马尾松纯林(Ⅰ)、栓皮栎纯林(Ⅱ)、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Ⅲ)、刚竹林(Ⅳ)、荒草地(Ⅴ),采用群落调查、不同宽度滨水植被缓冲带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模拟地表径流试验等方法,研究丹江口库区滨水植被缓冲带的群落特征、库区面源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滨水植被缓冲带的类型与宽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截留效应。滨水植被缓冲带作为地表径流进入库区的最后一道屏障,其对面源污染的截留作用意义重大。受土地资源、地域等条件的限制,滨水植被缓冲带不可能随意选择植被类型和无限制地扩大宽度来提高其面源污染截留效应。因此,研究如何营造更加科学经济的滨水植被缓冲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  (1)5种缓冲带植物群落隶属于30科48属52种,多属科占3%,双属科占10%,单属科占87%。各类型乔木缓冲带内草本层是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层次,但多度和频度和盖度均很低。荒草地重要值前3的草本植物为狗牙根、白茅和小飞蓬,其中优势种为狗牙根,其盖度为35.24%。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最大持水率和土壤渗透性能的研究发现,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土壤容重最小,土壤最大持水率最大,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最大。栓皮栎纯林土壤容重最大,土壤最大持水率最小,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最小。  (2)5种不同林分类型的滨水植被缓冲带面源污染物分布特征均表现为宽度越大(即距离柑橘园越远),面源污染物含量越低,表明随着滨水植被缓冲带宽度的增加,面源污染物被截留的比例越大,10~20cm土层面源污染物含量均低于0~1Ocm。  (3)模拟地表径流实验。在截留面源污染物能力上面,在坡度为15~18°范围内,Ⅲ(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为最佳林分类型,Ⅱ(栓皮栎纯林)为最差林分类型。要想达到80%的截留率滨水植被缓冲带宽度应该在20.4~70.2m。在坡度为11°~21°范围,坡度越小截留效果越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