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杭州湾滨海湿地雀形目鸟类生境利用差异研究
【6h】

杭州湾滨海湿地雀形目鸟类生境利用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研究目标

1.2.2研究内容

1.3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3种雀形目鸟类食源差异及觅食生境

2.1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研究地概况及样品采集

2.1.2样品处理与检测

2.1.3数据分析

2.1.4统计检验

2.2结果与分析

2.2.1不同鸟类样品同位素特征

2.2.2不同鸟类的食物组成及其来源

2.2.3不同鸟类取食生态位和营养级层次

2.2.4不同鸟类觅食生境比较

2.3讨论

2.4小结

第三章震旦鸦雀栖息地季节利用差异

3.1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研究区概况及试验材料

3.1.2调查方法

3.1.3生态因子的测定

3.2结果

3.2.1越冬期选择样方和对照样方生态因子的差异

3.2.2繁殖期选择样方和对照样方生态因子的差异

3.2.3不同季节震旦鸦雀栖息地生态因子的逐步判别分析

3.3讨论

3.4小结

第四章震旦鸦雀多尺度的生境适宜性分析

4.1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震旦鸦雀分布数据

4.1.2环境数据

4.1.3生境适宜性模型构建

4.2结果

4.2.1尺度对模型构建的影响分析

4.2.2震旦鸦雀生境适宜性模型

4.2.3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

4.3讨论

4.4小结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杭州湾湿地是从中国东部钱塘江口沿岸延伸的河口湾。本文选择了杭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境中3种典型雀形目鸟类: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东方大苇莺(Acrocephalus orientalis)和棕头鸦雀(Sinosuthora webbiana),利用野外采样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于2017年7-8月采集并检测3种鸟类繁殖期羽毛样品以及潜在食源昆虫样品,分析其在觅食生境食物选择的差异。并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在杭州湾南岸绍兴市上虞港和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对震旦鸦雀采用样线法结合样点法进行观察研究。运用生态因子对比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确定不同季节震旦鸦雀的选择样方和对照样方在14个生态因子上的显著性差别,以及不同季节影响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本研究对研究区域内震旦鸦雀大体分布位置进行调查,在结合遥感影像数据来提取相关环境因子信息,运用Arc GIS分析功能来获取一系列空间尺度上的环境因子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震旦鸦雀单尺度和多尺度生境适宜模型。结果表明:  (1)震旦鸦雀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夜蛾科(Noctuidae)蛹、鳞翅目(Lepidoptera)、蜘蛛目(Arachnidae)等,东方大苇莺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膜翅目(Hymenoptera)、蜘蛛目和蜻蜓目(Odonata)等,棕头鸦雀的主要食性情况为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Coleoptera)等;震旦鸦雀取食生态位宽度为5.21,东方大苇莺的生态位宽度为5.95,棕头鸦雀的生态位宽度为6.59,三者之间取食生态位存在一定的重叠,重叠度为4.10,但是营养级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鳞翅目、膜翅目和同翅目(Homoptera)是震旦鸦雀和东方大苇莺2种雀形目鸟类食谱中重叠的食源昆虫,鳞翅目和膜翅目是3种鸟类重叠的食物来源。而震旦鸦雀的取食生态位宽度较小,觅食生境的类型单一处于劣势地位,芦苇沼泽湿地的丧失对震旦鸦雀的影响是较大的。  (2)震旦鸦雀不同时期影响栖息地选择利用的生态因子有所差异的。越冬期,在上虞港,震旦鸦雀对乔木盖度及高度、海岸线距离表现出了极显著差异(JP<0.01),对食物丰富度、草本高度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震旦鸦雀对水域面积、乔木盖度及高度、草本高度和海岸线距离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表示震旦鸦雀在越冬期偏好在食物丰富的芦苇区域栖息,且距离海岸线有一定的距离。繁殖期,在上虞港,震旦鸦雀对食物丰富度、草本盖度及高度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震旦鸦雀对食物丰富度、水域面积、草本盖度及高度和居民点距离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对乔木盖度及高度、水源距离表现出了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震旦鸦雀在繁殖期选择食物丰富、人为干扰较弱、离水源地较近的草本芦苇区域栖息。综上所述,在围垦阶段,建议保留长势较好具有一定高度和盖度的芦苇群落,且还需满足栖息地周围存在一定面积的水域和远离居民点的条件,在繁殖期间,尽量减少人为干扰,这为震旦鸦雀的繁殖提供场所和食物保障。  (3)单尺度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各生态因子的拟合能力及其尺度效应均存在差异。总体来看,裸地面积百分比(BLP)、居民点面积百分比(RAP)、林地面积百分比(FD)所有尺度上的RN2值都大于0.1,拟合能力较好。多变量模型分析结果发现,所有单尺度模型以及多尺度模型的拟合度变化趋势相同,都随着尺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在1ha时,RN2和AUC值均达到最大值,即1ha单尺度模型为最佳单尺度模型。单尺度模型和多尺度模型预测的结果均显示震旦鸦雀的生境破碎化,这与围垦导致的芦苇生境呈斑块化分布相关。芦苇面积百分比的回归系数在两个模型中为正,这说明对震旦鸦雀的栖息地分布为正影响。从模型的拟合度和预测精度来看,多尺度模型的结果要优于单尺度模型,但是两者的预测精度都不是很高,在0.6-0.7之间,预测精度也都一般。  建议加强湿地环境动态监测和评析,及时掌握湿地现状及震旦鸦雀分布变化趋势;加强对研究区域内人为干扰活动的管理,尤其是在震旦鸦雀繁殖期间的4月-8月,繁殖期震旦鸦雀对人为干扰较为敏感;对研究区域内现存湿地进行规划和管理,及时恢复退化湿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