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来源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6h】

不同来源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2.主要实验试剂DMEM/F12培养基

3.主要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

4.实验器械及耗材

5.试剂的配制、分装及保存

6.实验方法

7、统计学方法

结果

1.AMECs及PMECs的分离培养方法建立

2.AMECs及PMECs的比较

讨论

1.AMECs及PMECs的分离培养意义及方法建立

2.AMECs及PMECs的标志物

3.AMECs及PMECs的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综述: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进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分离小鼠脂肪微血管内皮细胞(AMECs)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s),建立微血管内皮细胞(MECs)的培养方法。比较两种MECs生物学特性的差别。为我们下一步研究MECs对造血干细胞(HSCs)体外扩增的影响奠定基础,同时也给MECs的相关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1、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建立:(1)提取C57小鼠的附睾旁脂肪组织和肺组织,用0.1%I型胶原酶在37℃条件下摇床消化,用70um滤器过滤细胞悬液。(2)寻找分离附睾旁脂肪组织的最佳鼠龄,分组:①4w,②6w,③8w,④10w,判断标准:每ml脂肪组织所含种子细胞数量。(3)探索最佳首次换液的时间,分组:①24h,②48h,③72h,判断标准:能否获得原代MECs。(4)寻找原代培养的最佳接种密度,分组:①5×105/cm2,②1×106/cm2,③2×106/cm2,判断标准:培养至第8天的细胞形态、数量。(5)探索明胶包被培养皿的最适宜浓度,分组:①0,②0.1%,③0.5%,④1%,判断标准:收获的原代MECs细胞数。  2、对AMECs与PMEC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1)比较平均每只小鼠获得的脂肪微血管内皮细胞(AMECs)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s)数量。(2)倒置显微镜观察AMECs及PMECs的生长、形态变化。(3)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免疫荧光技术测得AMECs和PMECs的CD31、CD34、CD45、vWF的表达。(4)绘制生长曲线比较AMECs和PMECs的增殖能力。(5)将获得的原代AMECs和PMECs按3:1进行传代,比较两种细胞的传代能力及传代细胞形态。(6)采用10ng/mlVEGF培养两种MECs观察形态特征。  结果:  1.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的最佳方法:(1)采用酶消法能够成功分离两种组织获得种子细胞。(2)4周龄小鼠单位体积脂肪获得的种子细胞数为4.67±0.58(106),6周组为10.18±0.28(106),8周组为9.94±0.35(106),10周组为6.72±0.39(106);6周组及8周组较4周组、10周组多(P<0.05),6周组与8周组比较无差异(P>0.05)。(3)24h首次换液可获得原代AMECs和PMECs;48h及72h首次换液,杂细胞生长占优势,无法获得原代MECs。(4)1×106/cm2为原代最佳接种密度;5×105/cm2细胞稀疏,MECs增殖不良;2×106/cm2细胞接触抑制,死亡脱壁。(5)培养至第8天,AMECs的未包被明胶组的200×镜下细胞数为148.33±13.54,0.1%组为201.83±12.97,0.5%组为191.50±11.52,1%组为193.00±8.67;明胶包被的3组得到的AMECs多于未包被组(P<0.05),而3种浓度间无差异(P>0.05)。培养至第10天, PMECs的未包被明胶组的200×镜下细胞数为182.33±11.03,0.1%组为219.50±11.4,0.5%组为212.00±12.39,1%组为213.00±12.12;明胶包被的3组得到的PMECs多于未包被组(P<0.05),而3种浓度间无差异(P>0.05)。  2.AMECs与PMECs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的结果:(1)原代培养的AMECs及PMECs均在第48h-72h形成细胞团,第4天左右细胞呈多角形、卵圆形, AMECs在第10天、PMECs在第14天形成“铺路石样”改变,细胞表面可观察到微绒毛。(2)每只小鼠获得的AMECs种子细胞为2.08±0.57(×106), PMECs种子细胞为19.07±0.72(×106),二者有差异(P<0.05)。每只小鼠获得的AMECs原代细胞数为0.26±0.05(×106),PMECs原代细胞数为3.37±0.18(×106),二者有差异(P<0.05)。(3)AMECs及PMECs均不表达CD45。AMECs的CD31、CD34、vWF表达率分别为44.28%、30.15%、76.1%,PMECs的CD31、CD34、vWF表达率分别为45.8%、57.48%、81.39%。(4)传代的两种细胞生长均快于原代细胞,与原代细胞形态相比无明显差异。(5)生长曲线显示PMECs缓慢增殖期较AMECs长;AMECs生长高峰为接种后3-6天,PMECs生长高峰为接种后4-7天。(6)10ng/mlVEGF培养两种细胞,第6天可见细胞伸展、迁移融合形成细胞索,细胞索相互之间连接沟通。  结论:  1.本研究建立了经济有效、简便、可重复的分离培养AMECs及PMECs的最佳方案:24h首次换液、1×106/cm2接种密度、0.1%明胶、2ng/mlVEGF、6-8周龄小鼠。  2.AMECs的细胞形态、特异性标志、细胞传代、生长曲线与PMECs类似;每只小鼠收获的AMECs和PMECs的数量有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