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裴桐档案利用思想研究
【6h】

裴桐档案利用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本选题的研究背景

1.2 本选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选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本选题研究的可能创新点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点

1.6.2 研究的不足

2 裴桐生平及其工作经历

2.1 裴桐生平

2.2 裴桐工作经历

2.2.1 1940年以前从事的工作

2.2.2 1940年—1949年在延安从事档案工作

2.2.3 1949年—1966年新中国建设初期从事档案工作

2.2.4 1966年—1976年“文革”期间从事的工作

2.2.5 1976年—1979年从事的工作

2.2.6 1979年—2009年继续从事档案工作

3 裴桐档案利用思想的形成、内容及特点

3.1 裴桐档案利用思想的形成过程

3.1.1 1940年—1949年:裴桐档案利用思想的萌芽阶段

3.1.2 1949年—1966年:裴桐档案利用思想的形成阶段

3.1.3 1966年—1979年:裴桐档案利用思想的停滞阶段

3.1.4 1979年—2009年:裴桐档案利用思想的发展阶段

3.2 裴桐档案利用思想的形成动因

3.2.1 具有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3.2.2 对档案事业的热爱与忠诚

3.2.3 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需求

3.2.4 对我国档案利用工作的深刻思考

3.2.5 认真借鉴前苏联档案利用工作经验

3.3 裴桐档案利用思想的主要内容

3.3.1 理顺档案利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3.3.2 强调档案利用必须制定科学的制度

3.3.3 重视编制档案检索工具

3.3.4 扩大档案利用范围与坚守保密制度并举

3.3.5 提倡利用新技术实现档案利用工作现代化

3.3.6 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3.3.7 重视档案利用工作的宣传

3.3.8 提出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标准

3.4 裴桐档案利用思想的特点

3.4.1 档案利用坚持政治性

3.4.2 档案利用强调群众性

3.4.3 档案利用追求效益性

3.4.4 档案利用讲究整体性

3.4.5 档案利用重视反馈性

4 裴桐档案利用思想的贡献、影响与局限

4.1 裴桐档案利用思想对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贡献

4.1.1 在延安工作时期制定我党的档案利用制度

4.1.2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4.2 裴桐档案利用思想对我国档案利用工作实践的影响

4.2.1 裴桐档案利用思想推动了我国档案利用工作实践的发展

4.2.2 裴桐档案利用思想促进了我国档案利用工作水平的提高

4.3 裴桐档案利用思想的局限

4.3.1 档案利用思想较为零散

4.3.2 片面提出档案工作“以利用为纲”

4.3.3 档案利用思想的国际视野不够宽广

4.3.4 应客观看待裴桐档案利用思想的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李梦云;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档案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马仁杰;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