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6h】

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实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金融领域进步明显。但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暴露出了地方金融发展差距扩大等矛盾和问题,另外还因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故使得我国金融资源分配失衡,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近年来,普惠金融概念逐渐被强调,我国希望通过构建完善的普惠金融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即采取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的举措,让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农民等特殊群体都能享受到金融福利,继而实现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和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因此,研究长江经济带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仅有利于提出解决分配失衡的对策,引导现有稀缺的金融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降低城乡收入差距,还有利于从实践上转变经济发展结构,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首先对普惠金融的含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长江经济带普惠金融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发展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选择先从理论角度入手去分析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改善城乡经济不协调问题能否起到作用。然后采用Sarma(2008)根据人类发展指数研究出的普惠金融发展的综合维度指数测量方法,根据金融服务的三维度:渗透性、使用性、可持续性设置测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指数的指标体系,最后得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18年间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结果显示: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且呈现下游地区最高、中部居中、上游普惠金融水平最低的趋势。  其次本文利用2012-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面板自回归计量模型,并且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动态地考察了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表明:在长江经济带,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滞后一期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显著负向关系,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能够抑制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但就地区而言,普惠金融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上高下低格局,即在中上游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可见普惠金融发展在中上游地区取得了较好成效,也表明了下游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已处于较高水平。  最后,本文根据理论和实证结果从长江经济带地区未来普惠金融发展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一是从地域层面看,考虑各省份在经济水平上发展的差异,注重实行因地制宜地的差异化政策,做到有针对性地促进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同时在各地提高“三农”扶持力度,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二是从整体层面提出各地之间要加强普惠金融事业的合作,政府应不断完善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促进城乡差距朝良性发展的保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