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ulti-dimension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chronic neck pain with radial shockwave combined with lidocaine injection at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of upper trapezius muscle
【6h】

Multi-dimension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chronic neck pain with radial shockwave combined with lidocaine injection at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of upper trapezius muscle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背景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on-specificchronicneckpain,NCNP)是颈部疼痛的一种常见类型,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颈椎解剖区域及其肌肉组织的慢性疼痛,而非局部组织结构病变所致,没有特异性病理表现、特征性体征和症状,其发病率22-70%,且复发率高,NCNP的病因复杂,缺乏有效的根治措施,严重影响受累人群的健康,对其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亟待解决。  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triggerpoints,MTrPs)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painsyndrome,MPS)紧绷的肌肉带内出现过度激活的结节,MTrPs是NCNP的重要原因之一。上斜方肌在颈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中发挥重要功能,NCNP患者上斜方肌中MTrPs可导致颈部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并伴有肌肉血供、电活动和代谢的改变。因此,上斜方肌MTrPs是干预NCNP的一个重要靶点。  通过干预MTrPs来治疗NCNP的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目前常以单一方式为主,药物治疗最常采用的方法以低浓度利多卡因触发点注射疗法(TriggerPointInjection,TPI)为主;物理治疗包括各种形式的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针灸等,无论是TPI还是其他治疗,单一方式干预MTrPs的疗效不够满意。近年来发散式冲击波治疗(Radialshockwavetherapy,rSWT)在慢性软组织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并获得相对较好的疗效,而rSWT在NCNP应用较少。rSWT是否能改善NCNP,以及是否具有增强利多卡因触发点注射治疗NCNP的作用呢?值得探讨。  基于上述,本研究拟通过招募NCNP患者,采用发散式冲击波、注射低浓度利多卡因单一方式或者两者联合干预上斜方肌MTrPs,通过检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肩部功能障碍指数(Shoulderpainanddisabilityindex,SPADI),明确发散式冲击波对NCNP的作用,以及发散式冲击波对注射利多卡因治疗NCNP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肌骨超声、表面肌电图(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elastography,SWE)、红外线热成像(Infraredthermography,IRT),多维度观察发散式冲击波对NCNP及注射利多卡因治疗NCNP的影响,有望为NCNP的防治提供新策略及其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发散式冲击波或利多卡因注射单一方式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采用发散式冲击波或超声引导下触发点注射低浓度利多卡因干预上斜方肌MTrPs治疗NCNP的疗效。  方法:  1、该研究为一项在康复医学科进行的随机临床试验(RCT)。  2、36名受试者被随机分为冲击波组(n=12)、注射组(n=12)和对照组(常规物理治疗:热疗和运动治疗)(n=12)。  3、采用VAS、NDI、SPADI等评分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1周、4周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1、治疗1周后  1)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1)和注射组(p0.01),均显著性降低;而冲击波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N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1)和注射组(p0.01),均显著性降低;而冲击波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3)SPA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和注射组(p0.05),均显著性降低;而冲击波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治疗4周后  1)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1)和注射组(p0.01),均显著性降低;而冲击波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N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1)和注射组(p0.01),均显著性降低;而冲击波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3)SPA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和注射组(p0.05),均显著性降低;而冲击波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在缓解NCNP患者疼痛症状方面,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或注射利多卡因干预触发点相比常规物理治疗起效更快。  2、在改善NCNP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方面,发散式冲击波疗法或注射利多卡因干预触发点比常规物理治疗更有效。  3、在快速缓解疼痛和功能障碍方面,发散式冲击波疗法和注射利多卡因干预触发点治疗NCNP无显著性差异。  ?发散式冲击波或注射利多卡因干预上斜方肌MTrPs治疗NCNP比常规物理治疗方法更有效。  第二部分发散式冲击波对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注射利多卡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发散式冲击波对上斜方肌MTrPs注射利多卡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疗效的影响。  方法:  1、该研究为一项在康复医学科进行的随机临床试验(RCT)。  2、6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冲击波组(n=16),注射组(n=18),联合组(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组,n=18)和对照组(常规物理治疗:热疗和运动治疗)(n=16)。  3、采用VAS、NDI、SPADI等评分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1、治疗1周后  1)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减轻(p0.01);与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VAS评分明显减轻(p0.05),而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N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患者的NDI评分都显著性降低(p0.01);与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NDI评分明显减轻(p0.05);而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3)SPA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SPADI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SPADI评分(p0.01),而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三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治疗4周后  1)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减轻(p0.01);与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VAS评分明显减轻(p0.05),而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N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联合治疗组改变更加显著(p0.01);与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NDI评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而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3)SPA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联合治疗组改变更加显著(p0.01);与冲击波治疗组、注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SPADI评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而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3、治疗3个月后  1)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联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着降低(p0.05);与冲击波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N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患者的N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联合治疗组患者的ND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冲击波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NDI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但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3)SPA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患者SPA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联合治疗组患者SPADI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与冲击波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SPADI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但冲击波治疗组与注射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发散式冲击波具有增强并延长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注射利多卡因改善NCNP患者颈部疼痛的作用。  2、发散式冲击波具有增强并延长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注射利多卡因改善NCNP患者颈部功能障碍的作用。  3、发散式冲击波具有增强并延长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注射利多卡因改善NCNP患者肩部功能障碍的作用。  ?发散式冲击波可增强和延长利多卡因斜方肌上筋膜触发点注射治疗NCNP的疗效。  第三部分发散式冲击波增强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注射利多卡因治疗慢性非特异颈痛效果的多维度观察  目的:  发散式冲击波联合利多卡因注射干预慢性非特异颈痛患者的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采用肌骨超声、表面肌电图、超声弹力成像、红外线热成像等方法检测,从斜方肌二维结构、电活动、弹性硬度以及肌肉代谢等多维度,评估其疗效。  方法:  1、该研究为一项在康复医学科进行的随机临床试验(RCT)。  2、6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冲击波组(n=16),注射组(n=18),联合组(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组,n=18)和对照组(常规物理治疗:热疗和运动治疗)(n=16)。  3、联合使用触诊和超声检查以确定患者上斜方肌触发点,使用超声定位斜方肌内肌筋膜触发点引导治疗,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评估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二维结构变化。  4、采用表面肌电图对患者斜方肌自发电活动进行测定,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评估上斜方肌电位活动变化。  5、使用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对患者斜方肌进行检测,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评估上斜方肌弹性硬度变化。  6、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患者斜方肌进行检测,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评估斜方肌皮肤温度变化。  结果:  1、治疗后1周  1)sEMG: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注射组(p0.05)、联合组(p0.01)自发电活动明显降低;与冲击波组和注射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自发电活动没有显著降低(p0.05)。  2)SWE: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注射组(p0.05)、联合组(p0.01)弹性硬度明显降低;而与冲击波组和注射组相比,联合组的弹性硬度显著降低(p0.05)。  3)IRT: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注射组(p0.05)局部温度无明显下降,联合组(p0.05)局部温度有明显下降,但联合组与冲击波组和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后4周  1)sEMG: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注射组(p0.05)、联合组(p0.01)自发电活动明显减少。与冲击波组和注射组相比,联合组的自发电活动显著降低(p0.05)。  2)SWE: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注射组(p0.05)、联合组(p0.01)弹性硬度明显降低。与冲击波组和注射组相比,联合组的弹性硬度显著降低(p0.05)。  3)IRT:与对照组相比,冲击波组(p0.05)、注射组(p0.05)局部温度无明显下降,联合组(p0.05)局部温度有明显下降。联合组与冲击波组和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本研究显示了发散式冲击波联合注射利多卡因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治疗NCNP的有效性。  2、发散式冲击波、注射利多卡因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触发点后,NCNP患者的电活动、弹性刚度和温度变化均显著性改变。发散式冲击波与注射利多卡因联合效果较好。  3、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措施评估NCNP的疗效,可能更有利于探索其潜在机制。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联合冲击波和利多卡因注射肌筋膜激痛点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探索NCNP的潜在机制。

著录项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