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汽-液界面上纳米颗粒润湿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6h】

汽-液界面上纳米颗粒润湿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1.2润湿分类、机理

1.2.1润湿分类

1.2.2润湿机理

1.3润湿研究的实验方法

1.3.1浸入法

1.3.2微滴法

1.3.3座滴法

1.4润湿研究的分子模拟方法

1.4.1蒙特卡罗模拟法(Monte Carlo,简称MC)

1.4.2分子动力学模拟法(Molecular Dynamics,简称MD)

1.5润湿研究的统计热力学方法

1.5.1积分方程(OZ)

1.5.2重整化群(RG)

1.5.3基本度量理论(MFMT)

1.5.4密度泛函基础理论(DFT)

1.5.5一阶平均球近似状态方程(FMSA)

1.6本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6.1研究目的

1.6.2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二章相平衡计算

2.1引言

2.2研究体系介绍

2.2.1原始研究体系

2.2.2LJ/s势能的Yukawa形式

2.3 LJ/s流体的FMSA理论

2.3.1理想项Helmholtz自由能计算

2.3.2超额排斥项Helmholtz自由能计算

2.3.3超额色散项Helmholtz自由能计算

2.4相平衡计算

2.4.1非临界区汽-液相平衡计算

2.4.2临界区汽-液相平衡RG理论计算

2.4.3液固相平衡胞腔理论计算

2.5计算结果及讨论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流体界面张力的FMSA理论研究

3.1引言

3.2 FMSA理论改进

3.2.1外场形式推导

3.2.2色散项球形表达式修正

3.3球形表面张力密度泛函计算方法

3.3.1平板表面张力密度泛函计算方法

3.3.2球形表面张力密度泛函计算方法推导

3.4计算结果及讨论

3.4.1流体密度分布

3.4.2表面张力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Tolman长度计算

4.1引言

4.2Toman长度计算方法

4.3计算结果及讨论

4.3.1Tolman长度预测弯曲表面张力

4.3.2Tolman长度与流体密度的关系

4.3.3Tolman长度随温度的变化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线张力及润湿角的FMSA理论研究

5.1引言

5.2球形表面线张力精确计算推导

5.2.1杨氏方程的修正

5.2.2三相共存表面能和两相独立表面能的计算

5.2.3联立求解线张力

5.3计算结果及结论

5.3.1线张力对润湿角的修正效果

5.3.2线张力值的特性

5.3.3润湿角的特性

5.3.4完全润湿及完全不润湿研究

5.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作者阅历

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纳米颗粒在流体汽-液平衡界面的润湿行为。在理论模型中,引入改进的基本度量理论(MFMT)描述硬球排斥作用,引入一阶平均球近似理论(FMSA)描述色散作用,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计算了非临界区LJ/s流体的汽-液-固相平衡,在此基础上引入重整化群理论(RG),精确描述了流体的全局相行为。 建立了弯曲表面的表面张力计算方法,并基于所得相平衡,计算了纳米颗粒在汽液平衡条件下的汽-液、汽-固和液-固界面表面张力,得到结果与分子模拟相吻合;根据表面张力,研究并建立了新的Tolman长度计算方法,正确预测了弯曲表面的表面张力变化趋势,分析了不同表面的。Tolman长度特性;并进一步探索了超临界流体的表面张力与Tolman长度关系。 在准确计算表面张力基础上,通过分析汽-液-固三相共存体系与汽-液、汽-固和液-固两相体系的结构差异,提出了线张力的计算模型;根据线张力,改进了润湿角的计算。研究还表明:在较小纳米颗粒、较强流体-颗粒作用和较高温度条件下,考虑线张力能量贡献对润湿角的预测精度有明显改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