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碱法用于旋转填充床脱除气体中二氧化硫的研究
【6h】

双碱法用于旋转填充床脱除气体中二氧化硫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二氧化硫的简介

1.1.1 SO2的来源

1.1.2 SO2的性质

1.1.3 SO2的危害

1.2烟道气脱硫技术发展及现状

1.2.1国外烟气脱硫技术进展和存在现状

1.2.2国内烟气脱硫技术进展和存在现状

1.3旋转填充床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简介

1.3.1超重力技术的发展背景

1.3.2旋转填充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流程

1.3.3旋转填充床的特点

1.3.4旋转填充床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1.4传统的传质机理的发展概况

1.4.1经典的传质理论

1.4.2渗透和表面更新理论发展

1.4.3界面动力状态理论

1.4.4多尺度局部均匀模型

1.5旋转填充床中的传质理论

1.5.1液膜控制传质过程

1.5.2气膜控制传质过程

1.5.3传质过程模型化研究

1.6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双碱法脱除气体中二氧化硫的实验

2.1双碱法脱硫原理

2.2实验准备部分

2.2.1各种设备、仪器

2.2.2原料及辅助试剂

2.3实验部分

2.3.1实验装置

2.3.2实验方法

2.3.3分析方法

2.4气相传质系数模型的建立

第三章旋转填充床用于脱硫实验的探索性研究

3.1实验结果与讨论

3.1.1液气比对SO2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

3.1.2旋转填充床转速对SO2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

3.1.3氢氧化钠浓度对SO2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

3.1.4气体中SO2进口浓度对脱硫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

3.1.5脱硫后废液的pH值与SO2进口浓度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关系

3.2本章小结

第四章旋转填充床在脱硫液再生中的探索性研究

4.1再生过程

4.1.1再生原理

4.1.2实验方法

4.2再生液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再生液pH值随时间的变化

4.2.2脱硫后再生液与清液脱硫率的比较

4.2.3脱硫后再生液与清液气相传质系数的比较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电力发展以燃煤为主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燃煤烟气中的SO2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SO2污染源,对大气SO2污染的防治,仍以烟气脱硫的方法为主。选择使用投资及操作费用低、技术先进、装置能稳定运转的烟气脱硫方法,是我国防治SO2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目前脱硫烟气脱硫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指出了双碱法用于塔板等脱硫设备存在脱硫率低,装置占地面积大等缺点,从而提出了将双碱法用于旋转填充床的脱硫方法。 旋转填充床(Rotating Packed Bed,简称RPB),又称超重机,是用离心力强化传质、混合及分离的新型设备,目前已在化工、环保、超细材料的制备以及气、液、固三相分离等工业过程中应用。旋转填充床传质效果好,装置尺寸大大小于传统吸收塔,将其应用于双碱法脱硫能取得强于传统工艺的效果。 本文在旋转填充床中利用双碱法,以NaOH溶液为吸收液,进行SO2气体吸收的实验。考察了吸收液和气体流量的比例(简称液气比),旋转填充床转速,吸收液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中SO2质量浓度等因素对SO2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2脱除率和气相传质系数,随液气比和吸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旋转填充床转速增大,先降低后增加,随气体中SO2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在本实验研究的SO2质量浓度范围内,用旋转填充床双碱法吸收SO2的最佳工艺条件是:NaOH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SO2进口质量浓度在0~5×103mg/m3之间,液气比控制在3~4 L/m3之间,旋转填充床的转速为1200~1600r/min之间。此时出口SO2质量浓度低于50mg/m3,同时SO2的脱除率也稳定在99%以上。 同时利用生石灰对旋转填充床脱硫后的再生液进行人工搅拌再生,探索性研究了再生液的反应过程以及再生液与清液脱硫率及气相传质系数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双碱法再生时间短,再生液脱硫能力与原清液相比较相差不大,这为双碱法用于旋转填充床脱除气体中SO2今后的放大实验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