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影响——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6h】

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影响——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问题、目标与意义

1.1.1 研究问题

1.1.2 研究目标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1.4 论文其余部分的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2.2 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的影响

3 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理论框架

3.2 研究假设

4 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与样本选取

4.1.1 模型构建

4.1.2 样本选取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4.3 数据预处理

4.3.1 单位根检验

4.3.2 协整检验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运输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影响

4.4.2 电信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影响

4.4.3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影响

4.4.4 金融保险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影响

4.4.5 咨询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影响

4.4.6 研发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影响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结论

5.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主体。中国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国,近年来面临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创新动能不足、增长速度放缓等问题。应对新形势、新问题,中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策略,以带动制造业更好、更快发展。制造业服务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投入服务化,即服务要素在生产环节中被投放的比重增加,突显出生产性服务要素在制造业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在被中国制造业企业用作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中,有部分来自国外,且不同类别生产性服务的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增长呈差异化影响。了解各类生产性服务进口在中国制造业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不同影响效果,有助于充分发挥服务进口渠道对中国实现制造业复兴的积极作用。
  本文选取运输服务、电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咨询服务和研究开发服务六类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作研究对象,使用2000-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根据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整理了进口和国产的各类生产性服务在中国制造业各部门的投入量,然后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引入关于生产性服务的常数替代弹性函数,构建了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了各类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运输和电信两类生产性服务进口抑制中国制造业增长,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两类生产性服务进口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增长,咨询服务和研究开发服务由于投入量较小,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影响不显著。由此研判,技术和知识密集度高的生产性服务进口能有效促进中国制造业增长,而进口资本密集型或在中国具有垄断性质的生产性服务则不利于中国制造业增长。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应战略性地引进国外的生产性服务,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在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市场的同时,营造更加统一、开放、自由、平等的国内生产性服务市场环境,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性服务业,引进高技能人才,不断提高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
  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生产性服务贸易变量,克服了以往研究中生产性服务变量没有剔除生活性服务影响的问题。同时,模型构建考虑到国产与进口生产性服务间替代关系,丰富了生产性服务进口的实证研究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