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以X乡为例
【6h】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以X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难点

2.1.1 人力资本理论

2.1.2 公共选择理论

2.1.3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3 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及问题

3.1.1 政策演进

3.1.2 教育投入多元化、但整体教育投入不均衡

3.2 社会资源利用现状

3.2.1 流动儿童入学率较低、社会教育缺失

3.2.2 流动人口子女多数选择民办学校就读

3.3 流动子女家庭在教育中产生的影响现状

3.3.1 流动子女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3.3.2 家庭对于子女教育不够重视

4 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成因分析

4.1 政策要求复杂、政府投入不足

4.1.1 政策要求严格、实施过程复杂

4.1.2 公办学校规模不足

4.2 民办学校质量差、社会关注度低

4.2.1 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审批困难、且合格率低

4.2.2 社会对于流动子女融入困难问题关注不够

4.3 家庭流动性强、经济能力较差

4.3.1 家庭流动性大、子女接受系统教学困难

4.3.2 流动家庭对于公立学校教学费用承担困难

5 国内外应对类似问题的措施及启示

5.1 国内应对类似问题的措施及启示

5.1.1 上海市:增加入学机会、提升教学质量

5.1.2 广州市:实行IC卡制度,对流动子女精确管理

5.2 国外应对类似问题的措施及启示

5.2.1 美国:制定法律法规、成立教育管理公司

5.2.2 日本:开设适应校园课程、建立师生联合会

5.2.3 泰国:加强学校教学监督、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6 关于解决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政策的改革

6.1.1 改革现行义务教育制度、增加教育投入

6.1.2 制定流动人口子女求学申报制度

6.2 社会观念的转变

6.2.1 优化学校管理与观念转变相结合

6.2.2 增加民办学校建设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6.3 家庭意识的提升

6.3.1 提高流动子女家长自身素质

6.3.2 提高流动子女家长教育重视程度

7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流动人口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和收入差距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随之而来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愈发严峻,入学率低、受教育质量差、家庭关注程度低等问题愈发凸显。因此,关注和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也有助于文化素质整体的提升,从而实现现代化。
  本文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及比较分析法,以北京市有代表性的流动人口聚集地——X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在了解当地教育条件及情况的前提下,结合在当地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流动人口子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遇到阻碍和解决意见,并参考近年来我国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分析政策措施实施后的效果,寻找政策实施后的优势及不足,同时,与国内外其他拥有类似问题的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区域差异的实际情况,吸收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好的教育政策措施,以便提出有实际意义的改进建议,达到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