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作业成本计算中多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合并研究
【6h】

作业成本计算中多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合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框架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2.1.1 国外研究概况

2.1.2 国内研究概况

2.1.3 文献综述小结

2.2 成本动因选择理论

2.2.1 成本动因的特点

2.2.2 影响成本动因数量的因素

2.2.3 成本动因的选取原则

2.2.4 成本动因选择的方法

2.3 成本动因合并理论

2.3.1 成本动因合并的原因

2.3.2 成本动因的合并模型

3 成本动因合并的优化模型

3.1 成本动因的选择

3.1.1 归集作业流程

3.1.2 优化模型的成本动因选择

3.2 变量的预处理

3.3 成本动因的合并

3.3.1 留选动因的个数

3.3.2 实现成本动因的合并

4 优化模型的应用

4.1 基于优化模型的成本动因的选择

4.2 基于优化模型的成本动因的合并

4.2.1 初步分类

4.2.2 确定留选动因的数量

4.2.3 实现成本动因合并

5 优化模型应用效果分析

5.1 已有理论模型的合并效果

5.1.1 王平心—成本动因量的同质性模型

5.1.2 李补喜—矩阵理论模型

5.1.3 汪方军—聚类分析方法

5.2 基于优化模型合并效果的对比分析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建议及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就得到了理论界和实操界广泛的关注。作业成本法的采纳不仅能为企业提供精确的产品成本核算和报价,更重要的是能为公司战略战术和日常经营提供决策支持。作为一种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已被很多企业采纳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这充分证明了作业成本法强大的生命力。其中,作业成本法的核心理论——成本动因理论,它的解决与否直接决定着作业成本法能否成功实施,所以要想更好地应用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理论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成本动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国内研究多数基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未能自成体系;很多研究只是单纯地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翻译,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在成本动因的研究中,对留选哪个成本动因以及留选动因的个数这两个关键问题,依旧没有提出合理的、普遍适用的解决方案。
  本文针对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合并进行研究,力图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直观的作业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合并的优化方法。在综述已有的成本动因选择和合并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优化的成本动因合并模型,形成一套科学的成本核算工作流程。按照成本动因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聚类,初步分成不同的类组;通过主成分分析理论,以主成分的个数来来确定留选成本动因个数,结合聚类分析结果,确定具体留选的成本动因,进行有效合并,此种方法会损失一定的成本精确度。为了保证成本的精确度,进而引入逐步回归法,在得到代表留选动因后,通过拟合线性方程用留选动因表示被筛选掉的成本动因,最终得出成本动因的合并结果。然后,将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对比合并效果。
  本文提出的优化模型借助stata软件,试图寻求最有效成本动因,以较低的成本精确度损失来实现成本动因合并分摊间接成本,降低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成本。最后,本文给出示例分析,给采纳作业成本法的企业一个有形、具体实际的参照,为实际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导。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综述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合并优化模型,形成一套科学的成本核算可参照的工作流程,以尽可能小的成本精确度损失,实现多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合并,为作业成本法在中国企业的顺利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