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地区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建议——以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为例
【6h】

北京地区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建议——以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序言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农村金融供求理论研究综述

1.2.2 国内村镇银行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村镇银行的定义

2.1.2 村镇银行的特点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村金融理论

2.2.2 农村金融创新理论

2.2.3 SWOT模型

3北京地区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分析

3.1 村镇银行概况

3.1.1 村镇银行发展历程(2007-2014)

3.1.2 政府推行村镇银行的价值分析

3.1.3 村镇银行的准政策性银行属性

3.2 北京地区村镇银行概况

3.2.1 北京地区村镇银行统计

3.2.2 北京地区村镇银行经营情况分析

3.3 北京地区村镇发展优劣势分析

3.3.1 北京地区村镇银行发展的优势

3.3.2 北京地区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4 北京地区村镇银行发展案例——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

4.1 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的设立

4.1.1 设立背景

4.1.2 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基本情况

4.2 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运营情况

4.2.1 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业务情况

4.2.2 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4.3 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SWOT分析

4.3.1 企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4.3.2 企业具备的优势和劣势

4.3.3 大兴九银村镇银行SWOT矩阵

5 北京地区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5.1 政府层面——多管齐下,营造村镇银行良好发展环境

5.1.1 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5.1.2 实行差别化监管制度

5.1.3 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5.2 企业层面——创新发展,推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2.1 坚定市场定位,明晰发展战略

5.2.2 加强风险防控,确保安全稳健运营

5.2.3 坚持特色化经营,打造特色村镇品牌

5.2.4 创新发展模式,抢滩“互联网+农村金融”

5.2.5 发挥主发起行优势,强化主发起行大股东职责

5.2.6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村镇银行社会公信力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政府推出村镇银行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村镇银行在改善农村金融贷款难局面、农村金融创新、农村经济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将村镇银行的贷款投向限定在满足“涉农”和“本土”的个人、小微企业上,而现阶段这些领域的金融需求还难以维持村镇银行的正常经营。从政府推行村镇银行的目的和限定营业范围来讲,村镇银行在某种程度具有准政策性银行的属性。
  当前村镇银行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从宏观来说,宏观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结构调整的压力和利率市场化都对村镇银行带来了严峻挑战。从行业来讲,村镇银行属于银行金融机构的新生事物,村镇银行作为银行金融机构的社会认知度较低,经营难度较大。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和公司规模的扩大。
  北京首家村镇银行自2008年挂牌成立以来,北京先后诞生了10家村镇银行。经过6年的发展,北京地区村镇银行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已经发展成为初具规模、服务渐具特色的小微社区银行,成为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新生力量,成为当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地区村镇银行由于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其发展面临着许多特有的问题,如北京地区特有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北京地区白热化的银行业竞争格局等。当然北京地区村镇银行发展同其他地区村镇银行一样,也面临许多共性的问题,如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信贷资金来源少、资本实力弱、成立时间短等。
  本文针对性的对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进行了调研,对该行的设立背景、基本情况、运营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SWOT分析方法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找出了该行在经营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比如产品创新不足、战略决策失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地区现有的10家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北京地区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对标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措施和扶持政策,我国政府应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村镇银行实行差别化的监管制度,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村镇银行自身应当明确发展战略,加强风险防控,坚持特色化经营,创新发展模式,抢占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先机,发挥主发起人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