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轨道交通站内通道疏散能力评估及仿真研究
【6h】

城市轨道交通站内通道疏散能力评估及仿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通道疏散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

2.1.1 行人个体特征

2.1.2 行人流特征

2.2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影响分析

2.2.1 基础设施

2.2.2 附属设施

2.3 本章小结

3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疏散模型

3.1 常用疏散模型

3.1.1 常用疏散模型及其原理

3.1.2 模型的比较选择

3.2 社会力模型的改进

3.2.1 指示标志吸引力

3.2.2 社会力模型中参数的标定

3.3.3 基于改进的社会力模型的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轨道交通站内通道疏散能力评估

4.1 站内通道疏散能力评估指标

4.1.1 疏散水平

4.1.2 疏散时间

4.1.3 设施饱和度

4.1.4 服务水平

4.2 站内通道疏散能力仿真评估模型

4.2.1 仿真参数的确定

4.2.2 单通道设施疏散能力评估

4.2.3 多通道设施疏散能力评估

4.3 仿真评估结论

4.3.1 单通道设施仿真评估结论

4.3.2 多通道设施仿真评估结论

4.4 对策建议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节能、环保等特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客流密集、空间密闭、疏散救援难度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将给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站内设施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客流组织的重要基础,站内设施的规划、设计、布局等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效率,特别是在紧急状况下的客流应急疏散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研究、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通道内客流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单通道设施和多通道设施的效率并对其疏散能力进行评估。
  首先,从行人和设施设计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通道疏散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的结果及行人在设施内的走行规律,对现有的社会力模型进行改进,引入标识吸引力因素,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其次,利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单通道和多通道设施进行仿真评估。
  在单通道仿真试验中,重点对不同的楼梯通道组合结构进行仿真评价,分析了不同组合形式下的疏散时间和楼梯宽度、疏散人数和疏散时间的关系,根据楼梯处的客流平均密度,得到不同的疏散等级。并分析了不同组合下的设施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上行楼梯和下行楼梯的服务能力对疏散时间和疏散能力等级的影响。
  多通道仿真试验中,通过设置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多通道仿真评估,重点研究应急指示标志、通道长度、疏散状态等因素对通道疏散能力影响的变化规律。本文中分为非紧急状况和紧急状况两种情况,对客流疏散情况进行了仿真实验和结论分析。在非紧急情况下,行人心情比较放松,设施设置及人数变化对设施疏散能力和设施服务水平影响不明显。在紧急情况下,行人会选择指示标志明确和距离出口最近的通道。当两者同时存在时,通道设施的疏散能力较高,但容易受到人数的影响。当疏散人数较多时,行人在紧急状态下会快速涌向出口通道,形成拥堵,反而降低了通道的疏散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若距离出口较远的通道开启指示标志,无论距离出口最近的通道是否开启指示标志,大部分人会选择最短路。
  最后,根据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和仿真结论,针对组合设施在疏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提出了提高通道疏散能力的改进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